姓名:貝尼亞米諾·吉裏
出生地:意大利雷卡拉蒂
生卒年:1890—1957年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意大利傑出的男高音歌唱家,20世紀上半葉美聲唱法最傑出的歌唱家。
貝尼亞米諾·吉裏1890年3月20日出生於意大利的一個小鎮雷卡納蒂,父親是個鞋匠,家境很窮。吉裏自幼喜歡唱歌,而且嗓音十分甜美圓潤。他家離雷卡納蒂的大教堂很近,從6歲時,他就經常爬上鍾樓的頂端放聲歌唱。後來教堂的主教發現教堂周圍總圍站著許多人,當他去詢問時,這些人都說:“我們是來聽教堂頂上的金絲鳥歌唱的。”
吉裏7歲時,教堂的風琴師克維裏諾·拉查裏尼向他的父母提出建議,把他送到“歌唱學校”去。這是拉查裏尼為教堂創建的一個童聲合唱隊。吉裏回憶說:“我們的曲目是綜合的,其中有羅西尼和古諾的宗教音樂。”演唱這些聲樂作品為吉裏樹立端莊、純正的歌唱風格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吉裏結識了一位音樂教師西裏瓦諾·巴苔利。後者介紹他到音樂學校的樂隊去吹薩克斯管。樂隊演奏的曲目幾乎全是歌劇中的詠歎調和序曲,這是吉裏對歌劇音樂最初的接觸。吉裏第一次登台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當時有一所大學的學生們準備排演一部小歌劇,他們邀請吉裏在劇中唱一個女高音角色。吉裏成名以後還多次提到這件事,他說:“有哪個男高音會嚴肅而堅決地宣稱他首次登台唱的是女高音?而我卻敢這樣承認。”
17歲時,吉裏到羅馬求學,向聲樂教授斯苔法尼學習唱歌,此後,吉裏先後在斯苔法尼、博努齊、伯恩契、馬爾蒂諾等聲樂教育家和歌唱家的門下,學習歌唱,受益匪淺。1910年,吉裏報考羅馬的聖茜茜利亞音樂學院,但按規定必須加試鋼琴。盡管吉裏並不會彈鋼琴,但他的聲樂和表演能力給考試委員會很強烈的印象,因此,委員會決定把他作為一次例外。最後貝尼米亞諾·吉裏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該校。在聖茜茜利亞音樂學院的大部分時間裏,吉裏在聲樂教育家羅薩蒂大師的指導下學習歌唱。1914年,吉裏以男高音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1914年,初出茅廬的吉裏在羅維戈首次登上歌劇舞台,他出演的第一部歌劇是蓬基耶利的《歌女》(即《拉焦孔達》),扮演的第一個角色是男高音主角恩佐。如果說,這次首演是吉裏歌唱生涯的起點,那麼,時隔不久的一次機遇,則把他迅速推上了第一個巔峰。1915年7月,吉裏報名參加了帕爾馬國際歌唱家比賽。他以雷哈爾歌劇《西古爾德》、威爾第歌劇《茶花女》和梅耶貝爾歌劇《非洲女郎》的三段詠歎調,力拔頭籌。評委會驚呼,“我們終於找到了一位真正的男高音。”緊接著,各地歌劇院紛紛邀請吉裏與他們簽約。吉裏聲名鵲起,炙手可熱。此後,吉裏在一係列歌劇演唱中大獲成功。
1916年,他在米蘭演唱恩佐時,在著名的詠歎調《天空與海洋》中唱出了高降B音,全場為之沸騰;此後,他又成功地演唱了《曼儂》《托斯卡》《鄉村騎士》《寵姬》《拉莫摩爾的露契亞》《燕子》《阿德裏安娜·萊科夫露爾》《藝術家的生涯》等。
相關鏈接
《茶花女》
《茶花女》是廣大中國觀眾和讀者所熟悉的一部作品,是三幕歌劇。劇本是皮阿威根據法國小仲馬的同名悲劇改編而成,由威爾第作曲,皮亞維作詞,1853年3月6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中期的基本特點。雖然由於各種社會原因而遭到失敗,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讚譽,被認為是一部具有出色藝術效果的巨著,並由此成為各國歌劇院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難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馬要說:五十年後,也許誰也記不起我的小說《茶花女》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劇本對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對壓迫下層市民的資產階級偏見與世俗勢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它不僅飽含感情地寫出了瑪格麗特的不幸遭遇,為她的悲劇結局而歎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誠的品格與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瑪格麗特是一個淪落風塵但心地純潔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