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作曲家、不同風格的歌劇。特別是1918年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他扮演了博伊托《梅菲斯特》中的浮士德,極其出色地表現了浮士德三個不同生活時期的聲音變換,當他演唱《在田間,在草原》《我已處於絕境》等經典曲目時,觀眾長時間鼓掌,一再要求他重唱。1919年,吉裏在那不勒斯演出《費多拉》,在唱完《愛情拒絕了你》後,遇到了同樣的情形,他不得不破壞劇院的規定,為熱情的觀眾重唱一曲。1920年,吉裏在南美之旅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演唱了瓦格納的《羅恩格林》,這在意大利歌劇演員中是很少見的。在此間的1918年,吉裏錄製了自己的第一張唱片,同卡魯索一樣,他選擇了10首最拿手的詠歎調。1920年,吉裏的歌唱生涯進入了最輝煌的時期。他接受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邀請,加盟了這座曾是卡魯索根據地的世界最著名的歌劇院。10月,他和俄國男低音歌唱家基杜爾搭檔(以後他們成為最佳組合),上演了《梅菲斯特》。他在大都會歌劇院的首次亮相,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成果。紐約各大報紙評論說,吉裏是在卡魯索以後,“紐約聽到過的最漂亮的男高音”,吉裏“和卡魯索並列站在一起”。
在卡魯索逝世後,好事者紛紛製造誰是“卡魯索第二”的輿論。盡管吉裏名列前茅,但他對此表示反感。他發表聲明指出,這是在玷汙對全意大利和全世界都尊敬的人的懷念,作為真正的歌唱家應該為保持和繼承藝術遺產而努力工作,絕不能為了空虛的榮譽,“卡魯索就是為了這些而戰鬥的,我們為了自己的藝術光榮,也應當義不容辭地學習他的榜樣”。在卡魯索逝世後,大都會歌劇院每年一度的歌劇節,就由吉裏的首演開幕。而此前,卡魯索一直是這一殊榮無可爭議的保持者。不管吉裏是否願意接受,事實上,他已被公認為卡魯索以後的世界頭號男高音。此後,吉裏的聲望如日中天。他於1924年在柏林演唱《托斯卡》中的《星光燦爛》後,觀眾鼓掌歡呼長達20分鍾;他演唱的《偷灑一滴淚》《女人善變》等,成為最受世界歡迎的歌曲;1935年,在紀念貝利尼逝世100周年的演出中,吉裏向《海盜》發起了挑戰,此前除了魯比尼外,沒有一位歌唱家能夠從容不迫地按原譜演唱,吉裏要求不得降調,成功地按原譜演唱該劇;他主演的《梅菲斯特》,在大都會歌劇院連續演唱了12年;此間,他還新演了《阿依達》《遊吟武士》等歌劇。在他的晚年,歌聲依舊優美動人。
吉裏是20世紀上半葉意大利美聲唱法的最傑出的歌唱家,由於卡魯索去世較早和無人可比的先天條件,吉裏實際上承擔了美聲唱法繼往開來的重任。吉裏歌唱的最大特點是平穩、甜美、流暢。他嚴格按照美聲唱法的原則和要求把握歌唱,所有的聲區都十分均勻豐滿,聲音純樸清新,灑脫自如,分句靈活,樂感細膩,對歌曲的處理極其精細考究;吉裏把半聲唱法的技巧發揮到了極致,使包括當代偉大男高音在內的所有歌唱家難以企及;他還具有出色的氣息控製本領,唱最高音和難度最大的歌曲,沒有絲毫的壓迫感;吉裏具有善於變化音色,演唱不同風格歌劇和不同性格角色的能力,但偏愛於浪漫派的作品和端莊深刻的角色。雖然吉裏能夠演唱男高音中輕巧、抒情、雄壯、戲劇等各種類型的曲目,但他的總體風格還是屬於抒情男高音。他的演唱感情豐沛,有如一首優美的詩歌,沁人心扉,使人陶醉。吉裏演唱歌曲的範圍相當廣,除歌劇作品外,他還演唱了大量藝術歌曲、宗教歌曲和各國民歌。吉裏錄有15部有聲電影,以及大批的唱片。
1956年,66歲的吉裏在華盛頓舉辦了告別演唱會,同時也結束了長達41年的歌唱生涯。他淒楚地回顧了自己輝煌的一生,淡淡地說:“這些回憶太令人悲傷了。”退休之後,他專心於寫作,1957年出版了自傳《吉裏回憶錄》,再也不能登台的吉裏生命很快耗盡,1957年11月在羅馬逝世。
——傳世佳言——
有哪個男高音會嚴肅而堅決地宣稱他首次登台唱的是女高音?而我卻敢這樣承認。
演唱唐尼采蒂的歌劇比演唱普契尼的歌劇難得多。……因為他的作品會毫不留情地把每個演唱者的所有缺點都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