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論道(3 / 3)

曹操霸道與王道的治世思想,也是影響他在繼承人的選擇上偏愛兒子曹衝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曹衝傑出的智慧,還因為曹衝具有其他兄弟所沒有的仁愛之心。當然,這也是後話。

周不疑聽完曹操所言,內心激蕩,暗想此次師尊交待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了。

韓嵩在荊襄的歸屬上本就偏向曹操,聽了曹操的言語,更加篤定內心所想。於是揖禮道:“司空所言,嵩深表讚同。我等回轉荊州後,必將司空大義宣告荊襄,劉荊州也必會舉全州之力,助朝廷討滅袁紹。”

曹操一邊走向廳中主座一邊說:“很好,很好!韓大人此次代表劉荊州赴許都,勞苦功高,我明日即表奏天子給予嘉獎。還望韓大人回去以後,能進一步堅定劉荊州對朝廷的忠心。”

曹操把“進一步堅定”這幾個字加重了語氣,韓嵩一聽就明白,這是暗示荊州方麵要作出結盟的保障措施,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當然是派遣人質到許都。勢力與勢力之間的結盟,沒有人會相信口頭承諾,至於文字約定,和口頭承諾沒有什麼分別。就像韓嵩和周不疑見到曹操以後一再表達荊襄歸附之心,但實際上他們承擔的使命僅僅是探查虛實,一切還要等回去之後劉表決策。如果劉表的決定是不歸附曹操,那麼今天韓嵩周不疑與曹操的談話就將是一席毫無意義的廢話。但是這一席廢話又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後世的男女談戀愛一樣要先“談”,才會有“戀”,最後才能“愛”。

韓嵩恭恭敬敬答道:“下官一定向劉荊州確切傳達朝廷旨意。”韓嵩連天子都沒見,卻說“傳達朝廷旨意”,何故?一則大家心知肚明,當今朝廷天子不過是一個象征,曹操的意見也就是朝廷的意見;二則劉表作為漢室宗親,一方諸侯,若要歸附也是向朝廷效忠,不是歸附曹司空,盡管這兩者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

此時曹操已到堂上案幾後的座位坐下,韓嵩二人便欲告退,曹操卻微笑著向周不疑說道:“文直小友,可願留在許都啊?”

韓嵩周不疑二人均一怔。

“司空大人……”韓嵩甚是不解,因為周不疑的身份,似乎並不適合當做人質。

曹操嗬嗬笑道:“我有一子名衝,字倉舒,今年六歲,比你小四歲,聰明敏達,可與文直結為良伴,共同學文習武,不知文直願否?”

對於曹操的提議,周不疑少年心性甚是樂意,來到許都的這十多天讓他看到了和成長的地方不一樣的很多東西,對天子治下城市生活的向往和留在心慕大英雄身邊的誘惑都影響著他內心的傾向。至於師門交給的特殊使命,並不一定非要他本人回去才能交差。但他涉世未深並不能確定自己留在許都妥與不妥,於是便用探詢的目光望向韓嵩。

周不疑年少,在荊州並無職司,除了是司馬徽先生的弟子之外再無其他身份,是去是留其實對這次行程並無影響,即算是將來荊州與曹操不能結盟,他也是去留自由的。若能留在司空府與曹操公子結交,對他本身而言也是隻好不壞的,所以韓嵩毫不遲疑地道:“司空大人厚愛,是文直之幸,那就讓文直留在許都與貴公子作伴吧。下官回到荊州自會向劉先大人知會此事。”

於是按照曹操的意思周不疑便留在了司空府,韓嵩獨自帶著其他隨從回到驛館,等待朝廷正式的旨意。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