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見(1 / 3)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周不疑緩緩念誦曹操的《蒿裏行》,慨然道:“很多人說曹司空是權臣,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小子看來,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好,擁兵自重圖謀天下也好,都是實現天下大誌的手段,然而在這些爭搶天下霸權的諸侯中,心懷百姓的也唯有曹司空一人而已。當年諸侯結盟討伐董卓,氣勢之盛一時無兩,怎奈各懷私心,互不統屬,實力最強的袁氏兄弟更是目光短淺,‘淮南帝稱號,刻璽於北方’,袁術僭越稱帝,袁紹更是陰謀立劉虞為帝,意圖分裂社稷,私享富貴。卻沒有一個人去在意‘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民間疾苦。”

韓嵩點頭表示認同:“不疑所言甚是,我與你舅舅本意,也是希望我荊襄能夠歸順曹司空,奈何主公猶疑不決。如今曹司空與袁紹對峙官渡,袁紹軍力強大,天下皆不看好曹軍,恐怕主公也是認為曹司空極有戰敗可能,才采取觀望態度。”韓嵩本是文人,曹操的詩詞也多讀過,對於曹操詩文中所表達的憂國憂民的誌向,他也是由衷欽佩的。

此次作為使者來許都覲見司空曹操,韓嵩是荊州牧劉表的正使,周不疑則是帶著水鏡門的另一任務隨行。共同的任務都是探察曹司空的胸懷氣度、治國理念。

經過剛才見到曹操的一番交談之後,二人心中已經有了定論。隻是,司空大人久慕荊州神童周不疑的名聲,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留周不疑在司空府作為公子曹衝的伴習。

周不疑欽佩曹操的英雄氣度,並且也聽聞曹衝公子亦是個智及成人的小神童,所以內心自然很希望留下來。韓嵩想著周不疑沒有官身,在荊州也無職事,也就應承下來。

周不疑將韓嵩送到司空府大門口,道:“大人,我這就隨許將軍去見倉舒公子。晚些時候寫一封書信,明日再到驛館尋你,請你轉交給師父。”

韓嵩頷首應允,自帶了隨從回轉驛館。

司空府坐落於皇宮東南,是一座坐北朝南占地約七十餘畝(漢代一畝大約為現代的0.7畝)的長方形建築群。格局類似於皇宮,由五個院落和一個緊鄰西牆的龐大別院組成,鱗次櫛比,氣勢恢宏。

司空府別院是一個巨大的園林,也是曹操子女們讀文習武的所在。別院裏房屋隻有兩棟,最北麵一棟房屋是先生住所;向南一棟是書塾。緊鄰西牆是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泊,湖中建有湖心亭;東麵有一個寬闊的演武場,周圍古樹環繞,遍種花草。

許褚帶著周不疑徑直走來演武場,遠遠地便就見演武場中人影閃動,喝叱不斷,四個勁裝孩子正捉對持木劍打鬥,場邊站著一位精壯中年漢子,雙手環抱於胸,麵帶微笑盯著場中四人,不時的點頭搖頭。

許褚健步走向中年人,呼道:“史先生!”

中年人望向許褚,抱拳道:“許將軍。”

許褚道:“司空大人命我帶荊州神童周文直來見倉舒公子。”

“哦?”史先生不禁側目打量起周不疑來。

許褚忙向周不疑介紹道:“文直,這是公子們的武學師父史阿先生。”

周不疑向史阿行江湖抱拳禮,道:“久仰先生劍聖傳人之名,今日得見真容,小子幸甚。”

劍聖者,姓王名越,靈帝、恒帝時任虎賁將軍,乃是京畿禁軍的武術教練。他的一生,是江湖中的另一段傳奇。

史阿見周不疑一身文士打扮,卻行江湖禮節,眼睛一亮,問道:“周小友亦是武林中人?”

不疑道:“小子水鏡先生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