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病,中國近代一些知識分子皆有論及,梁漱溟先生則比較係統地進行了闡述。他認為,中國文化最大的弊病在於“早熟”,“中國則仿佛一個聰明的孩子,身體發育未全,而智慧早開了。即由其智慧之早開,轉而抑阻其身體的發育,複由其身體發育之比健全,而智慧亦不得發育圓滿良好。”其實,中國文化的弊病還不隻是早熟的問題。中國幾千年來傳承的農耕文明,與生俱來就有封閉性、隨意性、缺乏進取心的特點,有懶惰、鬆散之流弊。正因為這樣,鴉片戰爭之後,在西方工業文明的衝擊之下,當時中國的一批知識分子開始“放眼看世界”,開始“師夷長技”,主張“中體西用”,到後來由於西方工業文明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所展示的先進性,一批知識分子更是主張徹底拋棄中國古老的農耕文明,甚至連方塊文字也要徹底拋棄。
曆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固然不妥,但麵對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的進攻,落後的農耕文明雖然因其底蘊深厚而對西方文明的進攻還具有一定的抗拒力,但最後還是敗下陣來。這些不得不令每一個中華赤子從文化上思考“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曆史的事實表明,在鴉片戰爭及以後的曆次戰爭中,中國與其說是輸在列強的船堅炮利之上,不如說是輸在中國文化的弱勢之上;西方之所以敢於對中國進行殖民侵略,並非因中國經濟落後,而是因為中國文化落後。
文化的落後性導致華夏民族對外一無所知,特別是當曾經落後東方的西方進入工業文明後,在科學技術已經走在東方之前時,古老的華夏大地還沿著固有的步調在慢慢衰老,並且對此卻渾然不知而沉浸在“天朝大國”的美夢之中不願蘇醒。文化的落後性又使華夏民族產生夜郎自大的文化心理因對古老文化的頂禮膜拜而產生了心理優越感。但是這一切終於被西方的隆隆炮聲所震醒。“放眼看世界”之後才知道,外麵的世界很精彩,但大清帝國的潰敗,也使每一個華夏民族麵對精彩的外部世界而感到種種的無奈。以前我們常說,落後就會挨打。更確切地說是,無知就會挨打!
與東方的農耕文明相比,西方工業文明表現出它的優勢。但是,技術的進步並沒有使西方民族采用文明的行為方式,相反,西方強勢民族借用強勢的技術對東方落後的農耕文化實施了毀滅性的打擊。麵對落後的東方文明,西方不是用牧歌式的溫柔進行安撫,而是鞭笞、劍刺、炮轟……以至於東方文明在痛苦中呻吟,有的幾乎被徹底摧毀。麵對先進的工業文明滋養出來的野蠻的西方,東方文明究竟向何處去呢?
2.近代中國的角色定位:中國向何處去
中國究竟要扮演什麼樣的國際角色,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的曆史遭遇所決定的。西方殖民主義體係是中國曆史遭遇的始作俑者。先進的工業文明與野蠻的殖民主義對中國所產生的曆史遭遇,使近代中國的精英在中國發展路徑上產生種種的疑惑,結果在中國出現了奇怪的選擇:
一種奇怪現象是,麵對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中國的一批精英分子主張“實業救國”,也就是引進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特別是技術文明。洋務運動是“實業救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嚐試,也是中國在現代化之路上邁出的一小步,其成效不能低估。正是洋務運動在落後的農耕文明的腹地中劃出了一小塊工業文明的“小花園”。遺憾的是,這些“小花園”沒有擴展成為東方工業文明的春天。而其中最大的問題還是落後的農耕文明本身所設置的障礙。農耕文明崇拜權力,尊重等級,所以,洋務運動的“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都最終失敗,實際上是西方工業文明遭遇農耕文明的抗拒力所致。
以洋務運動為內容的“同光新政”,雖然高舉著“自強”、“求富”的旗幟,但最初,自強主要是為了尋求在農民戰爭打擊之下大清帝國王朝的自我振興,是以鎮壓農民起義為目的的。實際上,這種自強運動是農耕文明最腐朽的一部分試圖通過吸收西方工業文明的技術的自強而對農耕文明中還能夠產生新興生產力那部分的殘殺。也就是說是農耕文明內部的自我戧殺。這又是農耕文明落後一麵的具體體現。洋務運動的“自強”運動隨著農民起義的相繼失敗而轉向了民族意義上的自我圖強。也就是在與西方列強不對稱的交鋒中,一批開明之士深感西方先進的技術文明是救國圖新的良方。但是,洋務任務畢竟是農耕文明成長起來的,在思想意識中帶有農耕文明的種種弱點。因而,洋務運動最終歸於失敗。正如曆史學家陳旭麓所說,“在中國,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為官者的。作之君,作之師,官員不僅是政治的權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這是傳統孵育出來的社會心理。因此,沒有權威與楷模的倡率,新的東西總是難以為人接受和效仿的。洋務工業的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官領其總,商出資本,無疑是一種切實的倡率先導……但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終究是一種畸形物。因‘官督’而湧來成串總辦、會辦、幫辦以及腐朽的廣場習氣,由此而產生了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深刻矛盾。”這歸根到底就是西方工業文明與東方農耕文明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