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體是肝心脾肺腎五大係統的協調統一體
《黃帝內經》所說的五髒,實際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腎為核心的五大係統。以心為例:心居胸中,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主神明,主血脈,心合小腸,生血、榮色,其華在麵,藏脈、舍神、開竅於舌,在誌為喜。在談心的生理、病理時,至少要從以上諸方麵係統地加以考慮才不至於失之片麵。因此可以說每一髒都是一大係統,五大係統通過經絡氣血聯係在一起,構成一個統一體。這五大係統又按五行生克製化規律相互協調、資生和抑製,在相對穩態的情況下,各係統按其固有的規律從事各種生命活動。
(五)《黃帝內經》的生命觀
《黃帝內經》否定超自然、超物質的上帝的存在,認識到生命現象來源於生命體自身的矛盾運動。認為陰陽二氣是萬物的胎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萬物之能(讀如胎)始也。”對整個生物界,則曰: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又曰: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陰陽二氣是永恒運動的,其基本方式就是升降出入。《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生降出入,無器不有。”《黃帝內經》把精看成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生命的原動力。《靈樞·本神》說:“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在《靈樞·經脈》還描繪了胚胎生命的發展過程:“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發長。”這種對生命物質屬性和胚胎發育的認識是基本正確的。
(六)《黃帝內經》的形神統一觀
《黃帝內經》指出精神統一於形體,精神是由形體產生出來的生命運動。如《靈樞·邪氣髒腑病形》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於麵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晴(視),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這就將視聽嗅味等感覺認為是由於氣血津液注於各孔竅而產生的生理功能。對於高級神經中樞支配的思維活動也做出了唯物主義解釋。《靈樞·本神》說:“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之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誌,因誌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如此描寫人的思維活動基本上是正確的。在先秦諸子中對神以及形神關係的認識,沒有哪一家比《黃帝內經》的認識更清楚、更接近科學。關於形神必須統一、必須相得的論述頗多,如《靈樞·天年》:“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又《素問·上古天真論》:“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如果形神不統一、不相得,人就得死。如《素問·湯液醪醴》:“形弊血盡……神不使也。”又《素問·逆調論》:“人身與誌不相有,曰死。”這種形神統一觀點對我國古代哲學是有很大貢獻的。
六、《黃帝內經》的理論體係
曆代醫家用分類法對《黃帝內經》進行研究。其中分類最繁的是楊上善,分做十八類;最簡的是沈又彭,分做四卷。各家的認識較為一致的是髒象(包括經絡)、病機、診法和治則四大學說。這四大學說是《黃帝內經》理論體係的主要內容。現分述如下:
(一)髒象學說
髒象學說是研究人體髒腑組織和經絡係統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間的聯係以及在外的表象乃至與外部環境的聯係等等之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