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寒冬將至(1938年7月~1938年11月)(5)(3 / 3)

按方天的命令,黃福蔭帶人開赴賀勝橋占領高地,阻擊日軍南下。

但第三天,方天又打來電話,說軍委會下令第185師轉赴宜昌休整補充,黃營仍歸甘麗初指揮。

黃福蔭一百個不願意,但也沒辦法,隻好再次開拔,向已經位於通城附近的甘軍報到。

黃福蔭率部馬不停蹄地跑了三天,再次見到甘麗初,甘說自己的部隊已奉命到湖南永安休整補充,至於黃福蔭的營去哪兒,他也不知道,隨後下了道手令,叫黃福蔭直接聯係第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

黃福蔭拿著甘麗初的手令茫然四顧,他一個小小的營長,去哪找湯恩伯呢?甘麗初告訴他,湯恩伯就在通城。

就這樣,黃福蔭又率部趕到通城,把情況跟湯恩伯講了一遍,聽後湯也笑了,實實在在地表揚了黃福蔭一番,說一定把情況向上麵彙報。隨後,湯恩伯告訴黃,盧漢第60軍正在通城東北方向的金塘與日軍作戰,要他率部向金塘一線進發,掩護第60軍撤退。

黃福蔭一聽頭就大了。

但軍令如山,隻好硬著頭皮頂上去。

在向金塘進發的路上,黃福蔭遇見撤下來的第60軍通信營營長,後者告訴黃福蔭,說:“第60軍已經撤了,你別再往前去了。日軍正往通城攻擊,你就一個營的兵力,再往前的話會被日軍吃掉。”

黃福蔭聽完覺得有道理,於是停下來占領陣地,並派人報告湯恩伯:第60軍已經撤了,一個營再往前於事無補。

湯恩伯說:即使第60軍撤了,你們也要頂上去,不要怕。

黃福蔭心裏說:“說誰怕了?老子在羅店都打過,有什麼可怕的?”

老湯的命令,他黃福蔭還是必須執行的。

黃福蔭叫人在占領陣地的同時,派一部向前搜索警戒。誰知這時日軍已繞道兵臨通城,湯恩伯的部隊已經跟日軍打起來,戰況十分激烈。湯派來傳令兵,叫黃不要前進了,立即掉頭回援通城,在城西南公路兩側占領陣地,掩護湯恩伯部隊撤退。

這一回黃福蔭笑了。

笑完了,手下問他怎麼辦,黃福蔭大吼:“服從命令,掩護湯司令!”

掩護湯恩伯部隊轉移後,黃福蔭總算接到一個正式的命令:轉赴湘西歸還第18師建製。老湯還是夠意思的,把黃營的情況向戰區做了彙報,才有了這道命令。

還是說說此後的黃營長吧。

第18師後來被調離第54軍。作為這個軍的老人兒,經對換,黃福蔭被調到已歸第54軍建製的第50師,當上了副團長。1943年,黃維出任第54軍軍長,將此時所轄的第198師的兩個團與第14師、50師互換,黃所在的團又轉劃給第198師。1944年滇西騰衝反攻,黃福蔭作為副團長,率部飛攀高黎貢山,從後麵攻擊日軍,立下顯赫戰功……

東京又改主意了

武漢會戰中,日本動用了35萬人參戰(9個師團、1個混成旅加其他配屬部隊和補充兵);中國方麵則有將近100萬人(129個師、1個獨立旅及其他配屬部隊)參戰,中國軍隊戰死將近85000人。日軍戰死人數,按他們的說法在7000人左右(傷將近25000人),實際死亡人數當超過10000人甚至更多。因為隻富金山和萬家嶺兩役日軍就至少戰死6000人。

武漢會戰,從規模上來說,參戰兵力、作戰時間、戰線距離都遠遠超過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成為中日戰史上最大的一次格鬥。會戰期間,岡村寧次的第11軍一共消耗彈藥39400噸,而從1939年到1941年,該軍總共使用彈藥隻有13300噸,是武漢會戰使用彈藥總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1938年的武漢會戰之激烈。

雖然日軍在戰場上勝利了,但卻無法把這種軍事勝利轉為政治的勝利,他們像個莽漢一樣,每次跳上去用手捂,打開雙手後發現裏麵什麼都沒有。39400噸以上的彈藥沒有使中國的抗戰意誌受到挫折,當東京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時,不得不正式放棄速戰速決的想法。中日戰場上的相持階段就這樣到來了。

這是真正的轉折,所以武漢會戰是正麵戰場上戰略意義最重要的一次會戰。

對武漢會戰,薛嶽的作戰科長趙子立在戰鬥結束後有個論斷:武漢會戰,中國軍隊不在武漢“內圍”作困獸鬥,而是在“外圍”豫南、鄂東、贛北的“廣闊天地”與日軍大戰,是統帥部非常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