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名發展趨勢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的發展,我國傳統的姓名習俗在新形勢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其變化之一是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重視姓名的血緣意義,而是隻把它作為人際間彼此區別的符號。在這一總的趨勢下,有些人取名時隻考慮自己的愛好,而不再有讓名字屬合家族字輩、五行八卦、是否犯諱等等的顧慮;有些人在隨意製造新的名字;還有些人把歐美的取名習俗納入到自己所取的名字之中;更有的人采用了雙重姓氏加名字的取名手法。上述這些現象,都是過去所不曾有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我國姓名的發展趨勢。
現代人取名字,以取單字名或重疊名字為時髦,如“李強”、“王剛”、“劉勇”、“張偉”、“郭圓圓”、“趙莎莎”等名字隨處可見。其實,這兩種取名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如就前者而言,據我國有關部門統計和預測,到2000年前後,我國的人口總數已突破13億大關,在姓氏問題上也出現大姓越來越大、小姓越來越小的發展趨勢。由於常見一些姓氏的人口越來越多,加上使用單字名的人越來越多,因此使重名問題越來越突出。假定我國可用於取名的漢字有3000個,在同一個姓氏中一人用一個,也隻能保證3000人使用,這還不把其他姓氏的人包括在內。實際上,我國的總人口要40萬倍於3000,一些大姓的人口又在1億上下,是3000的3萬多倍。因此,從上述角度分析,如果人們仍舊保持起單名的習慣,隻會使重名的人越來越多。
目前社會上流行的取重疊名字的習俗也是不妥的。孩子幼小時取一個重疊字的名字可能會讓人覺得親切可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變成少年、青年、壯年甚至老年,到時候仍舊使用一個隻適合兒時使用的重疊字名字,隻會讓人感到別扭和滑稽。
為了減少同姓名和取名不當帶來的社會問題,一些姓名學家和社會學家建議人們不要再起單字名或重疊字名,取名時至少要起一個雙字名,或者起一個兩字以上的名字。其中起雙字姓名的作用主要是可以大大減少重名的機會。如仍可以用取名的漢字3000個計算,3000個字兩兩搭配,至少可以組成900萬個詞組,這900萬個詞組都用於人名,至少可以減少8997000個同名的人。由此可見,用取雙字名來減少同名現象的效果是顯著的。至於取雙字以上名或使姓名用字超過3個以上,其對減輕同名現象的作用當然比取雙字名的作用還要大。
我國人使用4字及4字以上姓名的現象近代以來也有所見,其基本方法是在原來的姓名前加上別的姓氏,或者在通常的名字後綴以輔助詞。如原國民黨政府主席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婚後又名蔣宋美齡;原全國政協常委劉王立明和趙元任之妻趙楊步偉,使用的也都是4字名。她們的名字都是由自己的姓名加夫姓而組成的。另外,據有關方麵報道,原國家女排老將曹慧英在與丈夫殷勤生下女兒後,為女兒取名“殷樂笑子”,則是另外一種性質的4字名。上述兩種情況,前者由於婚前、婚後實際使用兩個名字,造成了姓名的複雜化,遠不如後者來得簡單而自然。所以,有些研究者認為,如果想取4字名,最好在孩子生下來後取,婚後改名的意義並不大。
我國目前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在不斷出現,與之相應的是取名問題也越來越複雜化。除以上所述的幾點外,另有人在隨意製造新姓氏和取新名字。如江蘇蘇州的一戶人家生下孩子後,不用父姓也不用母姓,而是以“點”字為姓報了戶口。孩子的外祖父解釋這一原因說,“點”字是與孩子有關的血緣關係和承屬關係的組合字,其上部的“占”字表示孩子為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所占有,下部的“灬”則分別代表父和祖父姓、母和外祖父姓以及祖母姓、外祖母姓等四個姓氏。從姓氏學的角度看,上述對“點”
字的解釋盡管有些過於牽強,但它能打破傳統的姓氏繼承習慣,無疑是值得一提的新鮮事。
另據某些資料介紹,目前我國的台灣省由於受日本文化的影響,青少年中流行取日本名字,其中女性多在原來的名字後麵加上“子”字,男性則加上“郎”字,成為像日本名字一樣的四字名。更有甚者,有些人還幹脆把姓氏改成有日本味道的姓氏。此外在大陸,某些地方也出現了如沈芳娟子、高吉太郎、紀因斯坦等具有外國人名性質的名字。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類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中國人的名字也一定會出現更多的新變化。
我國的100個大姓
我國的姓氏約有10000多個,至今仍在使用的有3000多個,其中較為常見的有500個左右,人口較多的姓氏約100個。
談到我國的百家姓,很容易使人想到那個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開頭的百家姓。其實,這首百家姓編自宋代,編者是錢塘(今浙江杭州)的一位士大夫。這首百家姓名為百家,實際上不止百家。據有關資料記載,它共收錄姓氏438個,其中單姓408個,複姓30個。各個姓氏的排列次序不是以人口多少,而是以政治地位為準則的。如它以“趙”姓開頭,是因為當時的皇帝姓趙;接著以“錢”氏,是因為錢塘一帶有一個錢姓人建立的割據王朝,當地除了推奉趙姓皇帝外,還要接受錢姓王朝的直接領導。至於以下的“孫李周吳鄭王”等姓,有些是皇太後的姓氏,有些是皇後、皇妃的姓氏,其身份之尊貴,也非一般姓氏可比。由於這首百家姓按韻編排,每句4字,讀來朗朗上口,便於學習和記憶,因此流行極廣,至今仍是婦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