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國各大姓氏起源及主要人物(11)(1 / 3)

上述四支鄒姓人在得姓以後都有所發展。秦漢以後,鄒姓還在範陽(今河北涿縣)一帶形成望族,史稱鄒姓範陽望。此外,在各支鄒姓人得姓以後不久,鄒姓就在今山東地區出了一位思想家鄒衍,因其雄辯有口才,人送綽號“談天衍”。大約與鄒衍同時,當地又出了位鄒姓政治家、齊國宰相鄒忌。此後,鄒姓名人便史不絕書。其中最為知名者,有西漢文學家鄒陽、明代學者鄒守益、名臣鄒元標、清朝科學家鄒伯奇、名臣鄒一桂、革命家鄒容、民國名人鄒魯以及當代出版家鄒韜奮等人。

今天,以人口多寡計算,鄒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67位。

熊姓

熊姓的來源與黃帝有關。相傳,黃帝在世的時候,曾在有熊(今河南新鄭一帶)建立國家,史稱他為有熊氏。他的後代中,便有人以這一地名為姓氏,姓熊。夏朝初年,著名武士後羿的手下,有位名人熊髠,其先就出自黃帝之後。

黃帝的後代中,另有一個名穴熊,其裔孫又有人名鬻熊,鬻熊的後代便以熊為姓。據《史記·楚世家》說,鬻熊是商周之際人,一度做過周文王的師傅,另外還著有《鬻子》一書。其曾孫熊繹,生活在周成王時代,因是名賢之後而被分封在荊楚地區(今湖北西部一帶),建楚國,世襲子、男爵位。熊繹及其子孫在荊楚地區發展,至春秋戰國時期還成為與秦、齊、趙、魏等國齊名的大國。直到公元前223年,楚國才被秦國滅掉,楚國貴族中又有更多的人姓熊。

熊姓在得姓以後,又在江陵(今湖北荊州)、南昌(今屬江西)發展成為望族,史稱熊姓江陵望或熊姓南昌望。北朝時,熊姓中出了位著名經學家熊安生。至元朝,又有文學家熊朋來名載史籍。元朝以後,明清以至近現代,是熊姓人發展的重要時期。熊姓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明朝小說家熊大木、萬曆進士熊火燦、熊廷弼。清朝大學士熊賜履、思想家熊伯龍、政治家熊伯齡、近當代名將熊秉坤、學者熊十力、政治家熊貞武、戲曲家熊佛西、數學家熊慶來等人,都生活在這一時期。如今,熊姓還是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68位的大姓。

金姓

金姓是當代第69大姓,曆史上的來源主要有四支。最早的一支相傳出自黃帝的後代少昊金天氏。據某些金姓譜書記載,少昊是黃帝和螺祖所生的兒子,黃帝帝位的繼承者,在位84年,建都於曲阜(今屬山東)。又說,黃帝以金得王,少昊也崇尚金色,訂立了黃金製度,稱為金天氏。少昊的後代中,就有人以金為姓,自山東曲阜逐漸向南遷徙繁衍,最後在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形成望族,史稱金姓彭城望。這一郡望,後來還發展為金姓最著名的郡望之一。

西漢時,原生活在今大漠南北的匈奴族休屠王的太子日石單(音mìdī密滴)入朝漢武帝,被留在京師長安(今陝西西安)。漢武帝認為匈奴休屠部有鑄造金人祭祀天地的風俗,便為他賜姓“金”氏。因此,他又被稱為金日石單。他在漢武帝時極受信任,官至車騎將軍。在武帝臨去世時,又遺詔讓他與大將軍霍光、桑弘羊等人一起輔佐漢昭帝。他去世後,子孫累世相繼,貴盛於西漢中後期。後人稱頌他與當時的另一權臣張湯一家一樣,“金張籍舊業,七世珥漢貂”(左思《詠史》)。由於他以姓金知名於世並垂名青史,他的後代也相沿姓金。

在金日石單被賜姓金以前,秦朝末年,項羽與劉邦同時起兵反秦。在項羽的近親中,叔父項伯與他政見不一,後來投奔劉邦。至漢朝建立以後,漢高祖特別賜他姓劉。至唐末五代時期,他的後代已發展成為劉姓的一個龐大支派。其中一些居住閩越地區的人,為避吳越王錢鏐的名諱,由劉姓的繁體字“劉”中分衍出金字,從此便姓金。

清朝,皇族姓愛新覺羅氏,係出自滿語,譯成漢語便是“金”字。公元1911年清朝滅亡後,原姓愛新覺羅的人中便有一些按照漢族人的習慣,改姓漢姓金氏,金姓也因此有了第四個來源。直到今天,滿族中仍有不少人以金為姓。

上述四支金姓構成了當今金姓人的主體。在發展中,金姓人除有彭城一望外,又有“京兆”

等著名郡望。其曆代名人,主要有唐朝著名畫家金忠儀、明清之際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明末清初名臣金之俊、明末抗清義軍首領金聲、清代學者金榜、畫家金農、詩人金和、當代政治家金仲華,藝術家金山等人。

陸姓

在山東平原縣境內,古時候有個地方叫陸鄉。相傳,黃帝的後代顓頊有個孫子名吳回,在帝堯時擔任火正之官,稱祝融。他有個兒子名終,被分封在陸鄉,因此把地名當作名字中的一部分,稱陸終。陸終的後代中,便有人以陸為姓。戰國時,齊宣王封少子田通(字季達)於陸鄉,田通的子孫後來也姓陸。

春秋時,在今河南嵩縣東北部一帶有個陸渾國,陸渾國王的子孫,在亡國手後也姓陸。

北朝時期,原來生活在我國東北部的鮮卑人中,有一支以步陸孤為姓的人,隨同族的拓跋部人來到中原,並為拓跋部人的建立北魏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後來,步陸孤氏被尊為“勳臣八姓”之一,並在漢化運動中被改姓為陸。這樣,陸姓便有了第四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