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趣詞新解(2)(2 / 3)

另外,還有一個成語“差強人意”常被不少報章和電台所刊播的文章作為“不能令人滿意”來理解。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吳漢傳》。某次戰鬥不利,諸將惶懼失常。唯吳漢意氣自若,激勵戰士。光武帝於是歎曰:“吳公差強人意。”也就是“還不錯”,“尚能使人滿意”的意思。

“五花八門”補說

“五花八門”原指“五花陣”與“八門陣”,這是古代兵法中兩種變化很多的陣勢。後來又成為行業暗語。

“五花”就是:金菊花——比喻賣茶的女人;木棉花——比喻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比喻酒樓上的歌女;火棘花——比喻玩雜耍的人;土牛花——比喻一些挑夫。

“八門”就是:一門巾——算命占卦的;二門皮——賣草藥的;三門彩——變戲法的;四門掛——江湖賣藝的;五門平——說書評彈者;六門團——街頭賣唱的;七門調——糊篷紮紙的;八門聊——高台唱戲的。簡稱為巾、皮、彩、掛、平、團、調、聊。

“海外赤子”的由來

“海外赤子”,現已成為我國旅居海外同胞的一個美稱。那麼,“海外赤子”一語是怎樣來的呢?

“赤子”一詞本指嬰兒。《尚書·康誥》“若保赤子,惟民具康義”。《疏》

“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離婁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一詞還引申為子民百姓。最早見於《漢書·龔遂傳》“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殿試射箭比賽。大臣們勸道:“人們張弓挾矢立在殿前,距離您這麼近,萬一有狂妄無知的人暗中發射,您沒有防備,可對社稷極為不利呀!”唐太宗說:“王者視四海為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衛之士亦加猜忌乎!”意思是說,我把四海之內的人都看成是赤子,真心相待,哪能對宮中值宿的警衛都不信任呢?據此,後人便從中引出“海內赤子”一語。而“海外赤子”,則是從“海內赤子”

轉換而來的。後來被海外僑胞用以表達他們熱愛祖國、向往祖國的赤誠之心“小康”

“小康”一詞,古代共有三種解釋。一、早在西周時候,小康一詞即已出現。《詩經》上的《大雅·民勞》中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在這裏,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二、儒家把比“大同”理想較低級的一種社會稱作小康。三、指家庭經濟比較寬裕,如來人洪邁所著《夷堅誌》卷一就有“(劉)庠……久困於窮,冀以小康”的話。

“明鏡高懸”由來

據晉代學者葛洪《西京雜記》載: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劉邦進入秦都成陽宮裏,看到無數珍寶奇物,其中有一塊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裏有明。人直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胃腸五贓;人有疾病在內,則知病之所在。如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著則殺之。”因為此鏡出於秦地,故稱秦鏡。又因為此鏡功能奇特,故人們便用秦鏡來比喻官吏清明,善於斷獄。後來,不論是清官、貪官,還是糊塗官,為標榜自己公正嚴明,就都在公堂上掛起了“秦鏡高懸”的匾額。後來“秦鏡高懸”逐漸演變為更為通俗的“明鏡高懸”。

“三長兩短”指棺木

成語“三長兩短”通常用來指意外災禍。民間多作“遇難”、“死亡”等諱辭婉言。

“三長兩短”和以前的人死亡人棺本有關。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拚湊的。

棺木蓋及棺底俗稱天地,左右兩片叫日月,這四片是長木材。前後兩塊別稱彩頭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為什麼不叫四長二短,因為屍體入木後才上棺蓋,所以隻稱三長。“三長兩短”作為死的別稱流傳的範圍越來越廣,便由俗語轉為成語了。

“談何容易”原意

談,原指臣對君的進諫,不是一般“說話”的意思,談何容易原意也就是議政進言之難,語出漢代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吳工問非有先生:“今先生進無以輔治,退不揚主譽,竊為先生不取也。蓋懷能而不見,是不忠也;見而不行,主不明也。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一邊聽吳王的問話,一邊伏而唯唯,沒有立即回答。吳王又說:“可以談矣,寡人將竦意而覽焉!”這時,非有先生才深懷敬懼地說道:“可以嗎?可以嗎?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