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光是中國一位名列《光學科學與工程世界名人錄》的著名科學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在激光領域裏,馬祖光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培養年輕科技工作者中,他謙恭禮讓、甘為人梯而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文化革命”中,馬祖光因受到極“左”路線的迫害而被關進了“牛棚”。1970年,他剛從“牛棚”出來就著手創辦學校的激光專業。那時,環境還十分艱難,他一麵忍受著“造反派”的冷待,一麵還承受著病體的折磨,把能歸自己支配的時間全部投入到了圖書館。憑著精通的英、俄兩國語言,埋頭地翻閱文獻,查抄資料。一天、一月、一年、兩年,他不停地用筆摘抄,用透明紙描圖,積累了厚厚的幾十本資料。

“文化革命”結束後,迎來了我國科學的春天。許多教師和研究生紛紛向他請教,有的還索要資料。馬祖光感到心裏非常高興,每次都會毫不保留地拿出全部資料,供大家研究參考。大家對他這種和盤端出自己多年積累的資料,都非常感動。而馬祖光卻說:“那是我的心血,但不是我的私人財富。在科學的道路上需要人梯精神。”

哈工大激光教研室研究的課題,大都是馬祖光在原聯邦德國工作的繼續。室內的教師和研究生都是根據他提出的研究方向選定課題,並在他的定期檢查、親自指導下工作。四年中,他發表近20篇論文。按理說,這些論文都是以他為主取得的成果。但每篇論文署名時總是:別人把馬祖光排在第一位,馬祖光立即勾到最後一位,改過來,勾過去,反複多次。最後經馬祖光把關發搞時,馬祖光仍是排在最後。

《紫外激光激勵納=聚物的2∶50—2∶56微米激光振蕩》,是根據馬祖光的理論首先發出激光,屬於世界前沿的重大成果。馬祖光決定讓講師劉國立到全國激光研究會上去宣讀論文。劉國立到會後,接到後寄來的論文稿,才知道馬祖光把原先定好的署名順序改了,劉國立排在了第一位,馬祖光仍然在最後。劉國立隻得在會上更正。回到哈爾濱,劉國立埋怨馬祖光說:“您怎麼不尊重大家的意見呢?”馬祖光笑了笑,十分懇切地說:“你們做了大量工作,成果應該是你們的。”

有人不解地問馬祖光:“你在國外把名看的那麼重,在國內卻看得這麼輕,為什麼呢?”

“在國外,我是要爭,因為我爭的是國名;在國內,我是要讓,因為我讓的是個人名。”

大家看到馬祖光總是把自己積累的資料和研究的成果讓給了別人,有人說他是“太軟”,有點“傻”。馬祖光卻風趣地說:“楚人失馬,楚人得之,都在中國,還不能算失。”大家對馬祖光坦蕩的心胸以及甘當人梯的精神都十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