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排長,1981年,因在一次排險中負傷,雙目失明。這位年輕的共產黨員,沒有因此而消沉、退縮。他憑著一顆赤誠的心,堅持自學成才,又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李誌軍在負傷失明之後,部隊安排他回地方休養。對他來說本可以心安理得地依靠國家供養,然而他卻憑著堅強的決心和數力,曆盡艱辛地到處拜師學藝,終於在醫道上功成名就,掌握了一套為人治病的本領。這時的李誌軍,也本可以在家坐等患者登門求醫,他卻又毅然回到部隊,帶著他的醫術,也帶著他的理想,重新走上了更廣闊的為人民服務的天地。
自1981年負傷後的十餘年間,他始終遵守著為自己訂的約法三章:“一不要給部隊添麻煩;二不要向父母伸手;三不是委屈孩子。”
一次,他把妻子叫到跟前,一番話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和胸懷:“現在,我原先的部隊正在老山前線打仗,我是個軍人,卻不能拿槍上前線,如果再提這提那,我怎麼配穿這身軍裝!
“爸爸媽媽生我養我,我又為他們做過什麼?知道我負傷失明,爸爸的一隻耳朵一下子就聾了,媽媽從此落下了高血壓病。要是讓他們知道我們老犯愁,他們的晚年能過得安穩?
“還有亮亮。他剛會走,你就教他怎麼給我這個爸爸帶路。將來,他比別人負擔重,我們不能再對不起他!
“我欠的債太多了——部隊的、父母的、你和亮亮的。這輩子努力還吧。”
李誌軍的話真摯、深沉,李誌軍的行動更堅定認真。他是因公致殘,醫療費本來可以由國家負擔。可他一連6次去各地求醫,隻讓報銷了一次路費,自己卻掏了3300多元。為學成一技之長,買書、買學習用品花了3000多元,從未向部隊提過。他的父母是離休幹部,非常關心李誌軍的生活,願意幫助他們,可李誌軍卻從不讓老人知道他們的難處。
1987年,李誌軍和幾十個盲殘戰友一起在京華醫科大學學習,住的是個半地下室,缺少陽光,下水管道還時常堵塞,臭水溢流屋內。有位記者采訪,見此情況非常生氣,拍了照片登在報紙上,說明詞的標題是:《共和國請不要忘記他們》。李誌軍很感謝這位記者的好意,但他對同學們說:“共和國沒有忘記我們。我們這個班,是國家支持辦的;我們的學費,是國家掏的。要我說,我們也不能忘記共和國。國家這麼大,又不富裕,總會有事辦得不周全。我們要理解國家,理解社會,理解生活!”後來,有一篇報道說李誌軍是自費上學,他一有機會就出來更正。他不允許共和國給予他的愛有一丁點兒被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