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力足而未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誌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達到卻沒達到,別人譏笑你,自己也後悔。如果盡了最大的努力而沒達到,就可不必後悔。

因循苟且逸豫而無為,可以僥幸一時,而不可以曠日持久。

——宋·王安石《上時政疏》

因循苟且安閑舒適而無所作為,可以一時得到僥幸,但不可能長久下去。

獨悟自根本,不從他處起。

——宋·王安石《擬寒山拾得》

獨自領悟是自身的勤奮,而不是依靠別人。

聞道有蚤莫,行道有難易,然能自強不息,則其至一也。

——宋·朱熹《四書集注·中庸》

接觸真理有早有晚,前進的道路有難有易,但隻要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就可以取得一樣的成就。

將勤補拙,誌巧者儔。

——宋·黃庭堅《跛奚奴文》

以勤奮補笨拙,可以達到靈巧者一樣的水平。

人惰處安樂,自非聖賢,不能久而無驕怠。

——宋·盧多遜等《新五代史·宦官傳傳論》長期處於安閑舒適的環境裏,又不是聖賢之人,不能長期保持謙虛和勤奮。

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

——宋·歐陽修《送唐生》

一生勤奮永不停歇,豐碩的成果是因為努力耕耘獲得的。

強者不自勉,或死而泯滅於無聞;弱者能自力,則必有稱於後世。

——宋·歐陽修《尚書屯田員外郎張君墓表》強者若不自勉奮發,到死也不會有成就;弱者能奮發努力,最後也一定會成功。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旺,安閑舒適可以使人身亡。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秦紀·昭襄王五十二年》大凡各種事情的成功在於嚴肅認真地重視,失敗的原因則是由於漫不經心。

懦者能奮,與勇者同力。

——宋·崔敦禮《芻言》

怯懦的人若能夠奮發圖強,則與勇敢者同樣有力量。

拙者能勉,與巧者同功也。

——宋·崔敦禮《芻言》

笨拙的人如果能勤奮努力學習,也會和心靈手巧的人取得同樣成功。

地有遠行,無有不至;不至焉者,不行也,非遠罪也。

——宋·文天祥《題戴行可進學齋》

路途雖然很遠,但是沒有走不到目的地的;走不到是由於不走,不是路遠造成的。

古人重孜孜,殖學乃日畬。

——宋·文天祥《題鍾聖舉積學齋》

古人十分重視勤勉,積累學問要靠每日的辛勤學習。

貧賤憂戚,庸玉女於成也。

——宋·張載《西銘》

貧窮低賤,痛苦憂愁,會敦促人奮進而有所成就。

不可怙者天,不可畫者人。

——宋·楊萬裏《庸言》

不可完全依賴自己天賦,後天的奮發努力是不可限量的。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宋·劉過《書院》

勤於學習如同勤於耕作一樣,辛勤懶惰完全在自己。

蓬萊欲往寧無計,一展彌天鵬翅。

——宋·洪適《洽日亭》

去蓬萊仙境為什麼會沒有辦法呢?展開翅膀向目的地飛翔就可以了。比喻勤奮努力。

克勤克儉,無怠無荒。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梁太廟樂舞辭》應該勤勞節儉,不要懶惰荒疏。

隻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換舊人。

——宋·釋文珦《過苕溪》

看見流水後浪推動著前浪,應當醒悟新一代人在替換舊一代人。

嘉爾螢火不自欺,草間相照光煜煜。

——宋·陳與義《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