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恃年輕力壯而能奮發向上,害怕年老體衰而有悲傷。比喻要奮發努力。
人間萬事憑雙手。
——唐·牛殳《琵琶行》
人間的各種事情都要憑借雙手去做。
不勤於始,將悔於終。
——唐·劉洎《論太子初立請尊賢講學表》
如果開始不勤奮,那麼最終必將悔恨。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唐·羅隱《蜂》
采集百花的花粉釀造成蜜糖,究竟為了誰這般辛苦,究竟為了誰得到甜蜜?比喻一生奮鬥,貢獻甚多,要求極少。
稽山之竹,資括羽以宣功;昆岫之珍,待琢磨而為器。
——唐·張《還本邑以激勵庶望生徒進益》
稽山的竹子,要依靠箭的末端的羽毛裝飾才能體現其精善;昆山岫岩的珠玉,必須等到精細加工才能成為玉器。比喻天資雖好,但必須後天努力奮鬥才會有所作為。
蹶足之馬,尚想造途;失晨之雞,猶思改旦。
——唐·張《還本邑以激勵庶望生徒進益》
崴了腳的病馬,還想踏上征途;早上不能鳴叫的雞,還想改變早上的時間。比喻一息尚存,奮鬥不止。
如今縱有驊騮在,不得長鞭不肯行。
——唐·羅隱《八駿圖》
今天縱使有好馬,如果沒有長鞭它也不肯行走。比喻指天資雖好但也要常常鞭策自己才能不斷進步。
有才無不適,行矣莫徒勞。
——唐·高適《送柴司戶充劉卿判官之嶺外》隻要有才幹隨時隨地都能用得上,要努力奮鬥,不要虛度年華。
高價人爭重,行當早著鞭。
——唐·高適《河西關李十七》
德高望重的人受到眾人的敬重,要想有所作為應當及早鞭策自己。比喻應不斷進取。
若以勤儉為誌,則臣下守法,官無邪人。
——唐·李濬《鬆窗雜錄》
如果能以勤勞儉樸為奮鬥目標,那麼臣下就會遵紀守法,官吏中也不再有搞歪門邪道之人。
說食終不飽,說衣不免寒。
——唐·釋寒山《詩三百三首》
空說食物終究不會飽,空說衣服不免受寒凍。比喻不能隻說不做。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想使眼睛看到千裏遠,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樓。比喻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就要做進一步的努力。
但知勤作福,衣食自然豐。
——《全唐詩補遺·王梵誌詩》
隻要知道把勤勞當作福氣,自然就會豐衣足食。
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
——《全唐詩續補遺·龔霖詩》
隻要有路,再高的地方也能行走。
專於其所及而及之,則其及必精。
——宋·蘇洵《明論》
對力所能及的事情專心致誌地努力研究,就必定能精通這一行。
人之所為,有可勉強者,有不可勉強者。
——宋·蘇洵《養才》
人的行為,有的能勉強做到,有的不能勉強做到。
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
——宋·蘇軾《管仲論》
成功絕非一日之功,而是付出很多的汗水和努力的。
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
——宋·蘇軾《策別十六》
隻知道安閑舒適而不知危險,隻能享受而不勞作。
玉人雕琢玉,中道而易之,豈複成器哉。
——宋·蘇軾《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不許斷來章批答》如果玉匠雕琢玉器,半途而廢,那麼還能有精美的玉器嗎?
躁則妄,惰則廢。
——宋·蘇軾《鳳鳴驛記》
急躁就會狂妄,懶惰就必然荒廢。
夙興夜寐,無一日之懈。
——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
從早到晚辛勤做事,沒有一天鬆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