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如果成群結隊,虎豹都要避讓它們;飛鳥成隊在一起飛翔,鷹鷲都不敢襲擊它們。比喻隻要同心合力,弱小也能夠戰勝強大。
獨視不若與眾視之明也,獨聽不若與眾聽之聰也。
——漢·韓嬰《韓詩外傳》
一個人的眼光總不如大家的眼光看得清楚,一個人的聽覺也不會如同眾人的聽覺那樣靈敏。比喻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群眾的智慧才是強大的。
弓矢不調,羿不能以中微;士民不親附,湯、武不能以戰勝。
——漢·韓嬰《韓詩外傳》
如果弓和箭如果沒有經過矯正,即使是善射的後羿也不能射中微小的目標;如果民眾不能團結在帝王周圍,即使是成湯和周武王也無法戰勝敵人。
同明相見,同音相聞,同誌相從,非賢者莫能用賢。
——漢·韓嬰《韓詩外傳》
視力相同能相互看見,語言相同能相互聽懂,誌向一致就會相互隨從,不是賢者就不會任用賢人。
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
——漢·王符《潛夫論·釋難》
千裏馬的速度不是靠一隻腳的力量。
正義之士與邪枉之人不兩立。
——漢·王符《潛夫論·潛歎》
正直信義的人和奸邪妄詐的人勢不兩立。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
——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
同心合力,沒有合作不成的事。
高樹靡蔭,獨木不林。
——漢·崔駰《達旨》
高大的樹木沒有樹蔭,一棵樹形成不了森林。
福善之門莫善於和睦,患咎之首莫大於內離。
——漢·班固《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
福善沒有比和睦更好的了,最大的災禍沒有比內部不和更壞的了。
同心合意,庶幾有成。
——漢·班固《漢書·匡衡傳》
同心協力,事情就會成功。
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
——漢·司馬遷《史記·吳王濞列傳》
憎惡相同會互相幫助,愛好相同會相互挽留,情感一致會相互促成,願望相同會共同追求,利益相同會共同奮鬥。
人眾者勝天。
——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
人多勢眾,力量大可以勝天。
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漢·司馬遷《史記·鄭世家》
由於權力和利益而團結的人,一旦權力和利益不存在,團結也就崩潰了。
誌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
——晉·葛洪《抱利子·博喻》
誌同道合的人,不以山海為遠;誌不同道不合的人,不以咫尺為近。
禽魚之結侶,冰炭之同器;欲其久合,安可得哉。
——晉·葛洪《抱樸子·交際》
鳥和魚結侶伴,冰和炭放在一個器皿內,想讓它們共同相處,如何可以呢?比喻根本上不合,不可能共同相處。
清濁必異源,鳧鳳不並翔。
——晉·傅玄《和秋胡行》
清流和濁流必定源頭相異,野鴨和鳳凰不會在一起飛翔。比喻根本不同,無法相處。
同胞共氣,家國所憑。
——《北齊書·孝昭紀》
全體同胞團結一致,這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憑據。
千鈞勢易壓,一柱力難搘。
——唐·白居易《代書一百韻寄微之》
千鈞之勢可以壓倒一切,獨木難以支撐大廈。比喻人多力量大。
宜力學為礱斫,親賢為青黃,睦僚友為瑤金。
——唐·劉禹錫《猶子蔚適越戒》
應該努力學習來磨練才能,把親近賢人當作一生的樂事,把與同事朋友和睦相處看作瑤金一樣寶貴。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唐·薛濤《春望詞》
不結交同心的朋友,白白地去結同心草。
幸無外難而內自相擊,是避坑落井也。
——唐·房玄齡《晉書·褚傳》
慶幸沒有外部的困難,但內部卻相互攻擊,這是避開了坑接著掉進井裏。
聚蚊成雷,群輕折軸。
——唐·劉知幾《史通·敘事》
蚊蟲聚集一起,叫聲像雷聲一樣大;輕物集中一起,可把車軸折斷。
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
——宋·歐陽修《朋黨論》
同心而互相照應,始終如一。
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蕕之不相入。
——宋·朱熹《朱子全書·治道》
君子和小人如同冰炭一樣不相容,如同香草和臭草一樣不混雜。
孤則易折,眾則難摧。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宋紀》
勢單力孤則容易折斷,人多勢眾則很難摧毀。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紀》
上級下級相互不信任,離心離德,就會失敗。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
君子如使人陷入危境,必定與之同生共死患難。
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鼓角橫吹曲·紫騮馬歌》一根樹枝不能成樹,一棵樹木不能成森林。比喻勢單力孤,成不了大事。
內得愛焉,所以守也。
——《司馬法》
內部團結友愛,因此守備就能堅固。
君子之徒以道合,小人之徒以利合。
——宋·孫甫《唐史論斷》
君子之類的人由於道義相同而結合在一起,小人之類的人由於利益相同而苟合在一起。
須知豪傑同心處,利斷堅金不用疑。
——元·施耐庵《水滸傳》
必須知道如果英雄豪傑團結一心,鋒利可以斬斷堅硬的金石是不容懷疑的。
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元·施耐庵《水滸傳》
對上迎合天意,對下迎合地情,在中迎合民意。
能狼安敵眾犬,好漢難打人多。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
一隻惡狼怎能敵得過眾多的狗,一個好漢難以打過眾人。
人麵咫尺,心隔千裏。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
人雖然距離咫尺,但彼此的心卻相隔千裏。比喻麵和心不和。
將相和調,則士豫附。
——明·海瑞《複葉立齋陳熙齋諸年丈》
將和相和睦共事,人才就會樂於依附在周圍。
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衝鬥牛。
——明·戚繼光《凱歌》
萬人聯合一心可以撼動泰山,忠義豪氣直衝雲霄。
小利不爭,小忿不發,可以和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