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錢琦《錢公良測語》
對小利不爭搶,對小忿不發火,可以與眾人和睦團結。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明·劉基《鬱離子》
萬眾同心協力,就會天下無敵。
相噓以成風,相吹而成俗。
——明·歸有光《士立朝以正直忠厚為本》
相互呼氣可以形成風,相互吹捧就能造成一種風氣。
孤則易折,眾所以難摧。
——明·陳繼儒《讀書鏡》
孤立單一則容易折斷,人多勢眾則難以摧毀。
家有一心,有錢買金;家有二心,無錢買針。
——明·徐《殺狗記》
全家人都是一條心,富裕得有錢買黃金;全家人各是一條心,窮得沒錢買根針。
孤單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清·魏源《默觚·治篇》
一個人難以舉起重物,人多走路容易快行。
獨得之見,必不如眾議之參同也。
——清·魏源《默觚·治篇》
獨到的見解,必定不如眾人商量的共同意見。
人聚則強,人散則尪。
——清·魏源《默觚·治篇》
人團結起來力量就強大,人散離之後力量就弱小。
人非人不濟,馬非馬不走。
——清·魏源《默觚·治篇》
人不和人團結就不能成事,馬不和馬在一起就不會奔跑。
合四十九人之智,智於堯、禹。
——清·魏源《默觚·治篇》
把四十九個人的智慧加起來,可以超過堯禹那樣的聖人。
誌不同者不必強合,凡勉強之事,必不能久。
——清·申涵光《荊園小語》
誌向不同的人不能勉強共處,凡勉強的事,一定長久不了。
終日喜言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清·王晫《今世說》
整天喜歡說別人的過失,就會傷害團結和氣。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易經·乾》
相同的聲音會相互感應,相同的氣質會相互融合。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
——《詩經·小雅·常棣》
弟兄之間在家裏雖然互相爭吵,但是對外部敵人就會團結起來共同抵抗。
君子周急不濟富。
——《論語·雍也》
君子幫助處境急難的人,而不幫助富足的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顏淵》
君子幫助別人成全好事,不幫助別人幹壞事。
天下溺,援之以道。
——《孟子·離婁上》
對陷入苦難中的天下人,應該以道義援助。
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
——《孟子·告子上》
假如得到滋養,沒有東西不生長;假如失掉滋養,沒有東西不消亡。
禹惡旨酒,而好善言。
——《孟子·離婁下》
禹不喜歡美酒,隻喜歡有益的忠告。
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荀子·性惡》
人雖然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選擇品德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
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
——《荀子·不苟》
正直坦率的指正,舉出他人的過失,並非是在毀謗他的毛病。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
——《荀子·修身》
如果對我的批評是對的,那就是我的老師了;如果肯定我的優點是恰如其分的,那便是我的朋友了。
苟不求助,何能舉?
——《荀子·大略》
如果不求賢能的人的幫助,怎麼能夠辦好事情呢?
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
——《荀子·非相》
用美好的語言贈給別人,比給於金石珠玉還要貴重;用美好的語言勉勵別人,比讓他看到漂亮的衣服還要高興。
凡說之難: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亂。
——《荀子·非相》
勸說別人的困難在於,用最高深的道理來勸說那些無知的人,用治世的道理勸說人們改變昏亂的社會局麵。
談話之術:矜莊以蒞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喻之。
——《荀子·非相》
談話的方法在於,對被勸說人要用矜持莊重的心情來感化他的思想,用誠懇端正的態度對待他,用堅韌不拔的信念去扶持他,用形象的比喻去開導他。
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對人說有幫助的話,比布帛還溫暖;對人說傷害人的話,比矛戟刺中傷口還深。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韓非子·功名》
一隻手獨拍,即使快速有力也不會有聲音。
莫三人而迷。
——《韓非子·內儲說上》
做事不與三個人商量,必有疑惑。
良藥苦於口,忠言拂於耳。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療效良好的藥吃起來很苦,忠實的批評聽起來不順耳。
不在所與居,在所與謀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做事成切失敗,不在於和誰居住在一起,而在於與誰共同謀劃。
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
——《韓非子·觀行》
雖然有堯帝的聰明,若無眾人的幫助,大功也建立不起來;雖然有烏獲的強壯,但是得不到別人的協助,也無法把自己舉起。
人有非上之所過,謂之正士。
——《管子·桓公問》
一個敢於批評上級錯誤的人,這才是正直的人。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老子》
盡力幫助他人自己也愈有,盡力給予他人自己也充實。比喻幫助別人,也會同樣得到別人的幫助。
聖人恒善救人,而無棄人。
——《老子》
聖人總是擅長挽救人,而從不拋棄人。
同類相從,同聲相應。
——《莊子·漁父》
同類的事物會相互聚集,同樣的聲音會相互應和。
雖有至知,萬人謀之。
——《莊子·外物》
即使最聰明的人,也必須眾人的謀劃幫助。
既以與人,己愈有。
——《莊子·田子方》
越是幫助他人,自己就會感到越充實。
其諫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
——《莊子·田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