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

交情淺卻言辭深,這是君子所應戒止的。

勁操比鬆寒不撓,忠言如藥苦非甘。

——宋·王安石《送江寧彭給事赴闕》

操守如同寒鬆不屈不撓,忠言如同苦口的良藥不甜蜜。

直道正言,石投水而必受;淫辭詖行,雪見而自消。

——宋·王安石《賀呂參政啟》

正直的言行,如同石投水一樣被接受;不正的言行,如同雪見陽光一樣自然消亡。

良藥不甘口,厥功見沉屙;忠言初厭之,事至悔若何。

——宋·歐陽修《橄欖》

良藥苦口,其作用在於治重病;忠言一聽就厭煩,等事後悔恨又有什麼用?

言不激切,則聽者或未動心。

——宋·歐陽修《論契丹侵地界狀》

如果言辭不激烈懇切,那麼聽的人就不會動心。

用意深而勸誡切,為言信而善惡明。

——宋·歐陽修《魏梁解》

用意深刻而勸戒切中關鍵,言辭誠懇而善惡就會明辨。

諛言順意而易悅,直言逆耳而觸怒。

——宋·歐陽修《為君難論下》

奉承的話迎合人意容易使人高興,耿直的話不好聽容易觸人發怒。

憂人太過,以德取怨。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

批評他人太過分,是用德招取怨恨。

同惡相濟,自絕於天。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紀》

幹壞事的人互相勾結,就會無藥可救。

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紀》

常常聽到他人的批評,缺點就會日益減少而吉祥就會到來;喜歡聽到他人的讚揚,聲譽便會日益下降而災禍也將到來。

遺貨財於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宋·林逋《省心錄》

把財富留傳子孫後代,倒不如用它去周濟困難的人。

費千金為一瞬之樂,孰若散而活凍餒幾千百人。

——宋·林逋《省心錄》

為了一時的快樂花費千金,不如救濟挨餓受凍的難民。

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

——宋·林逋《省心錄》

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規諫就表示感謝,聽到他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感到高興。

善者,訪而親勸之,使勿怠;惡者,喻而戒之,使自修。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奇節》

對於善良的人,要親自去鼓勵他別鬆弛;對品質不好的人,要告誡他加強自我修養。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宋·李邦獻《省心雜言》

說別人的短處不叫耿直,幫助別人做惡事不叫義氣。

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言語難入。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

規勸人不能光批評他的過錯,要先肯定他的長處。人高興就能聽進意見,生氣就很難聽進任何建議。

洞庭鏡麵平千裏,卻要君山相發揮。

——宋·陳與義《又登嶽陽樓》

洞庭湖千裏水平如鏡,卻隻有在君山的陪襯下才風光壯麗。比喻事物都需要輔助支持。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元·施耐庵《水滸傳》

在路上看到不公平的事,便冒死挺身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