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張九齡《遠佞第二章》
忠言不容易被聽取,甜言蜜語容易被聽取。
甘則易悅,直則難入。
——唐·張九齡《親賢第一章》
甜言蜜語就容易取悅,忠言不順耳就很難聽取。
新鶯將出穀,應借一枝棲。
——唐·溫庭筠《原隰荑綠柳》
剛長大的黃鶯將要飛出山穀,還要在樹枝上棲息一下。比喻借助他人的力量。
人之有過,則麵折之,而退無後言。
——唐·房玄齡《晉書·崔洪傳》
他人有了錯誤,應當麵批評,不要在背後議論。
鬥水瀉大海,不如瀉枯池。
——唐·孟郊《贈主人》
讓一鬥水流入大海裏,不如讓它流入枯幹的水池中。比喻救急於危難之中。
激切即似訕謗。
——唐·吳兢《貞觀政要·納諫》
激烈而切中要害的言辭常常被認為是誹謗。
曲言惡者誰?悅耳如彈絲。直言好者誰?逆耳似長錐。
——唐·賈島《送沈秀才下第東歸》
有誰討厭諂媚的話?它如同彈琴一樣悅耳動耳。有誰喜好耿直的話?它如同長錐一樣刺耳。比喻人的通病是愛聽恭維話,不愛聽批評話。
自當舟楫路,應濟往來人。
——唐·張眾甫《三州渡》
自己掌管著舟船,應當接送來往的行人。比喻助人為樂。
高風不借便,何處得遷喬。
——唐·鄭愔《詠黃鶯兒》
如果不憑借高風,如何能高飛呢?比喻不借助他人幫助則很難取得成功。
見義必許死,臨危當指困。
——唐·李鹹用《古意論交》
為正義事業要勇於獻身,在他人臨危時應當慷慨資助。
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
——唐·蘇拯《醫人》
古代的醫生看病首先治病人的心病,心病治好了藥效自然就靈了。
人有急難,傾財救之。
——唐·李肇《唐國史補》
他人有急難時,應拿出全部錢財去救助。
藥不毒,不可以蠲疾;詞不切,不可以補過。
——唐·柳澤《諫覆斜封疏》
藥效的威力不大,就不能夠去除疾病;言詞不懇切,不能夠使人補救過失。
不求立名聲,所貴去瑕疵。
——唐·王建《求友》
不是貪圖求取名譽,可貴的是能夠相互幫助去掉彼此的缺點或過失。
鄰並須來往,借取共交通。
——《全唐詩補逸·王梵誌詩》
鄰居應該相互往來,互相幫助。
貧親須拯濟,富眷不煩饒。情知蘇蜜味,何用更添高。
——《全唐詩補逸·王梵誌詩》
貧窮的親戚必須救濟,富足的親人可以不必幫助。明知道蘇蜜很甜,何必再增加它的甜呢?比喻應當幫助有急需之人。
有事須相問,平章莫自專。
——《全唐詩補逸·王梵誌詩》
遇到問題必須互相商量,籌劃事情不要獨斷專行。
與人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人共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五代·張昭遠等《舊唐書·李百藥傳》
能與別人共享快樂的人,別人必然會為他分擔憂愁;能和別人共享安穩生活的人,別人也必然幫他拯救危難。
俯己就人,則易為功;仰人以援己,則難為力。
——宋·蘇軾《進策別下·省費用》
降低自己的身份去靠近人,就容易成就事業;等待他人來幫助自己,就難以如願。比喻幫助他人或接受他人幫助都應積極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