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困誓》
君主沒有經過困境的磨練不能成就帝王大業,氣節高尚的人沒遇過艱難困苦德行也不會被大家知道。
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
——三國·魏·阮籍《詠懷》
寧肯和低飛的燕子、雀鳥在一起,也不願意跟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鵝一起飛。喻指不趨炎附勢。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
——三國·魏·王粲《詠史詩》
活著要做男人們的英雄,死了要成為壯士的楷模。
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
——三國·魏·劉楨《贈從弟》
冰霜正侵襲世界,鬆柏依然挺拔屹立。難道它不懼怕嚴寒嗎?原來是鬆柏的本性使然。喻指操守不渝。
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也。
——晉·陳壽《三國誌·蜀書·蔣琬費禕薑維傳》死並不難,難就難在死得有意義有價值。
不治可見之美,不競人間之名。
——晉·陳壽《三國誌·魏書·三少帝紀》
不崇尚虛浮的讚美,不追逐世俗的名聲。
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
——晉·陳壽《三國誌·魏書·曹爽傳》
品行高尚的人不因處境的好與壞而改變節操,堅持正義的人不因成功或失敗而改變信仰。
君子不為苟存,不為苟亡。
——晉·陳壽《三國誌·魏書·梁習傳》
有德行的人不苟且偷生,不輕易死亡。
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
——晉·陳壽《三國誌·魏誌·龐德傳》
優秀的將士不會為了免除禍患就貪生怕死,有誌之士不會為求得生存就毀棄節操。
竟抱固窮竭,饑寒飽所更。
——晉·陶淵明《飲酒》
飽經饑寒交迫的痛苦境遇,也不改變做人的節操。
貧富常交戰,道生無戚顏。
——晉·陶淵明《詠貧士》
富貴與貧賤兩種思想時常較量,每次正義獲勝後便沒有愁容。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晉·陶淵明《歸去來辭》
榮華富貴並不是我所追求的,神仙世界也不是我所期待的。
青鬆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晉·陶淵明《飲酒》
春天的青鬆,似乎被繁茂的翠草所掩沒。但當寒霜降臨眾草不再繁茂之時,隻有青鬆格外挺拔。喻指清高超俗。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不因為貧窮低賤而憂愁,不為求得榮華富貴而鑽營。
冠世之才不能合流俗。
——晉·葛洪《抱樸子·廣譬》
最卓越的人才不會與世俗同流合汙。
病困乃重良醫,世亂乃貴忠貞。
——晉·葛洪《抱樸子·廣譬》
病情危重時最重要的是有好的醫生,世道不太平時貴在有忠貞的氣節。
謂冬必凋,而鬆柏茂。
——晉·葛洪《抱樸子·論仙》
有人說樹木經過嚴冬一定會凋謝,但鬆柏卻能長青。
急弦無懦響,亮節難為音。
——晉·陸機《猛虎行》
急弦發不出弱音,高風亮節的人言辭慷慨激昂,往往不被人所接受。
立德踐言,行全操清,斯則富矣;高尚其誌,不降不辱,斯則貴矣。
——晉·葛洪《抱樸子·廣譬》
講求道德,言行一致,不斷完善修養,立身清白,這是最大的富有;有崇高的誌向,不卑躬屈膝,不苟且偷生,這是最高貴的。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晉·左思《詠史》
高貴的人雖然自以為高貴,但卻像塵埃般不被人看重。地位低下的人雖自以為卑賤,但卻重如千鈞。
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
——晉·左思《詠史》
成功之後以圖受獎賞為恥,高風亮節超越凡俗。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裏流。
——晉·左思《詠史》
在高山上抖動衣服,在大江大河中洗腳。喻指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
臨危而智勇奮,投命而高節亮。
——晉·潘嶽《西征賦》
麵對險境而大智大勇奮不顧身,勇於犧牲而品德高尚操守堅貞。
垂聲謝後世,氣節故有常。
——晉·阮籍《詠懷》
留下話語告訴子孫後代,氣節操守是不應改變的。
竹柏異心而同貞,金玉殊質而皆寶。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
竹子和鬆柏本質不同但都有耐寒的品格,金子與玉器性質不同但都是寶物。
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南朝·宋·鮑照《梅花落》
在冰雪中能開花,在寒露中能結果。喻指操守堅貞的人能在逆境中奮進。
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南朝·宋·鮑照《代白頭吟》
品格正直如古琴上的絲弦一樣,心地純潔如玉壺中的冰晶一般。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南朝·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時局危機能看出臣子的氣節如何,社會動亂能辨別真正的忠臣良將。
朝花之草,戒旦零落;鬆柏之茂,隆冬不衰。
——南朝·梁·蕭繹《金樓子》
早晨開花的花草,太陽出來後便凋落了;鬆柏茂盛,寒冬來臨仍然長青。
物忌堅芳,人諱明潔。
——南朝·梁·沈約《宋書·顏延之傳》
物品忌諱的是堅硬和芬芳,人最難做到的是為人處世一塵不染。
危行不容於衰世,孤立聚尤於眾人。
——南朝·梁·沈約《宋書·建平王劉宏傳附劉景素》高尚的行為,不受日趨沒落的社會歡迎;潔身自好的人,必然遭到眾人的攻擊。
冰心與貧流爭激,霜情於晚節彌茂。
——南朝·梁·沈約《宋書·陸徽傳》
逆境可以激勵純貞的品格,寒霜可使鬆柏的節操更加堅貞。
輕身本為國,重氣不關私。
——南朝·陳·江暉《雨雪曲》
勇於獻身是為了國家,重氣節則與私人利益無關。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列女傳》
有誌氣的人不會接受他人的施舍。
得拘潔而失才能,非立功之實也。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仲長統傳》
為了潔身自好而不去發揮自己的才能,這可不是為國建功的實在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