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麝香搗成粉末香氣仍然存在,把蓮藕折成一節一節藕絲不斷。喻指雖受嚴重打擊,但氣節不改。
蓮池舊是無波水,莫逐狂風起浪心。
——唐·元稹《尋西明寺僧不在》
蓮池原本是平靜的水,不要隨風掀起波浪。喻指人應保持節操,不受各種邪惡環境的影響。
死是等閑生也得,擬將何事奈我何。
——唐·元稹《放言》
已經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還有什麼事能使我屈服的呢?
乍可沉為香,不能浮作瓠。
——唐·元稹《夢遊春七十韻》
寧可做沉在水裏的檀香木,也不做浮在水麵上的葫蘆。
處屯而必行其道,居陋而不改其度。
——唐·張九齡《宋使君寫真圖讚序》
不管環境怎樣改變,都要堅持正義,不改變氣節。
太阿之劍,犀角不足齒其鋒;高山之鬆,霜霰不能渝其操。
——唐·張九齡《李讓侍禦書》
太阿寶劍,即使是銳利的犀牛角也不能挫傷它的鋒刃;高山上的鬆樹,即使是嚴寒的霜雪也不能改變它的品格。
心如鐵石,氣若風雲。
——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心誌像鐵石一樣堅強,氣節像風雲一樣磅礴。
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
——唐·李朝威《柳毅傳》
堅硬的石頭可以砸碎不可以使它卷曲,忠義之士可以砍頭不可以羞辱。
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
——唐·杜荀鶴《自敘》
寧可做世界上吟詩作文的閑人,也不做人間白拿俸祿而不做事的官吏。
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
——唐·宋之問《題張老鬆樹》
百尺高的樹幹沒有一寸長的枝椏,一生都清高正直。喻指剛直不阿。
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唐·姚思廉《梁書·到溉傳》
像飛蛾投火那樣自焚身亡,豈不是太可惜嗎?喻指不惜生命但要有所作為。
一生之內,當無愧古人。
——唐·姚思廉《梁書·高祖三王傳附蕭理》人的一生,不應有愧於古代優秀人物的地方。
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
——唐·邵謁《金穀園懷古》
竹子死了節不改變,花兒落了清香猶存。喻指生命已去,氣節猶存。
黃鶴翊垂同燕雀,青鬆心在任風霜。
——唐·劉長卿《罪所上禦史惟則》
黃鶴垂下翅膀與燕雀沒什麼兩樣,而鬆樹堅守節操可任憑風霜襲擊。喻指堅守節操。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唐·劉長卿《聽彈琴》
古老的曲調雖然自己喜愛,但現在的人大多不彈它了。喻指清高自恃。
絕頂人來少,高鬆鶴不群。
——唐·賈島《宿山寺》
高山的山頂很少有人上來過,仙鶴獨自棲息在高高的鬆枝上。喻指清高自恃。
有才肯學幹謁,何用年年空讀書。
——唐·高適《行路難》
我再有才能,再有學問,也絕不做巴結權貴的事。
但使忠貞在,甘從玉石焚。
——唐·崔峒《劉展下判官相招以詩答之》
隻要能保持忠貞的節操,甘願為此獻出生命。
澗鬆寒轉宜,山菊秋自香。
——唐·王績《贈李征君大壽》
山澗邊上的鬆樹在嚴寒中反而更挺拔,山野中的菊花秋涼時節猶自芬芳。喻指身處逆境反倒氣節高尚。
聖貴達節,賢貴識時。
——唐·王績《祭關龍逢文》
品行高尚的人貴在通達節操,賢人可貴的是識時務。
勁節淩冬勁,芳心待歲芳。
——唐·李義《元日恩賜柏葉應製》
青鬆的節操可使嚴寒屈服,純潔的心靈到春天時更加芳香。
一片至堅操,那憂歲月侵。
——唐·王貞白《太湖石》
太湖石有堅貞的節操,不會隨歲月流逝而改變。
莫言黃菊花開晚,獨占樽前一日歡。
——唐·黃滔《九月》
不要說黃色的菊花開得太晚,惟獨它能在九月的酒席上與人們共享歡樂。
古來忠烈士,多出貧賤門。
——唐·崔膺《感興》
自古以來的忠臣烈士,大多數出自貧寒之家。
正直神不欺,忠義恒獨守,堅貞每自持。
——唐·崔湜《責躬》
永遠保持正直、忠誠而堅定不移的操守。
長因抗疏日,便作去朝心。
——唐·林寬《送惠補闕》
經常因為上疏直諫的事,便產生了罷官離去的決心。喻指寧可丟官也不苟合。
好是特凋群木後,護霜淩雪翠愈深。
——唐·王叡《鬆》
青鬆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在萬木凋零之後,它傲霜鬥雪顯得更加蒼翠。喻指高尚的節操。
寒天草木黃落盡,猶自青青君始知。
——唐·岑參《範公叢竹歌》
嚴寒中,花草樹木全都凋謝了,隻有那青翠欲滴的竹子獨自挺立。喻指高尚的節操。
君不見拂雲百丈青鬆柯,縱使秋風無奈何。
——唐·岑參《感遇》
請看那高大挺拔的青鬆,嚴寒的秋風也不能使它屈服。喻指為人剛正不阿。
多難始應彰勁節,至公安肯為虛名。
——唐·韓偓《息兵》
多災多難就更應當發揚不屈不撓的品格節操,一心為公怎麼能去追求個人的虛名。
存亡難異路,貞白本相成。
——唐·商媚生《悼亡詩》
生存和死亡都是一樣的,忠貞和清白本來就是緊密相連的。
願以清泚流,鑒此堅貞質。
——唐·費冠卿《枕流石》
願用清澈的水,照照自己堅貞的心。
壯士難移節,貞鬆不改柯。
——唐·李鹹用《自愧》
誌士難以改變自己的節操,堅貞的青鬆不改變它挺拔的姿態。
嚴霜降處,難傷夫翠鬆青竹;烈火焚時,不損其良金璜玉。
——唐·徐寅《避世金馬門賦》
嚴霜降臨的地方,難傷那青鬆翠竹;烈火焚燒之時,難損那真金寶玉。
多藏苟得何名富,飽食嗟來未勝饑。
——唐·徐寅《逐臭蒼蠅》
不義之財再多也能稱之為富有,靠施舍填飽肚子還不如挨餓。喻指寧折不彎的高尚氣節。
蝙蝠亦能知日月,鳳鸞哪肯啄腥躁?
——唐·徐寅《驕侈》
蝙蝠尚且知道什麼時候是白天什麼時候是黑夜,鳳凰哪裏願意吃腥臭之物?喻清高自恃,情操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