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忍受幹渴也不賒酒喝;寧願受盡寒冷也不借衣服穿。喻指操守氣節。

三萬蓮徑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門塵。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三十年修身養性,從來沒有踏過院門前的塵土。喻指心靈高潔,不受任何外來誘惑和汙染。

山空花自紅。

——宋·陳師道《妾薄命》

山中若無人鱒花將盛開得鮮豔奪目。喻指品格堅貞,不流同世俗。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詠菊》

菊花寧可在枝頭抱香而死,也決不會隨風飄落。喻指寧死不屈的堅貞氣節。

正人如鬆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蘿,非附他物不能自起。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

正直的人像鬆柏,自立自強;品行低下的人像藤蘿,沒有附勢便不能生存。

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金·元好問《臨江仙》

大丈夫立身行事隻求一個“是”字,因此不以成敗論英雄。

百年蟻穴蜂衙裏,笑煞昆侖頂上人。

——金·元好問《雜著》

人死後都會成為蟻穴蜂巢中的枯骨,活著時何必爭權逐利。喻指清高豁達。

平生正直無偏向,隻留下四海一空囊。

——元·王實甫《西廂記》

一生正直沒有邪念,隻留下清廉在世。

摸得天,跳得浪,決不走邪佞兩途。

——元·施耐庵《水滸傳》

可以上天,可以入海,但決不做歪門邪道的勾當。

小人所好者利祿,所貪者財貨;君子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

——元·歐陽玄等《宋史·歐陽修傳》

缺乏修養的人貪財好利,有德行的人持守道義,行事忠誠、守信,珍惜自己的名譽和節操。

蘭荃同畦,不混於植;蘭鮑同室,不移於染。

——元·歐陽玄《芳林記》

蘭和荃共同生長在一塊土地上,但並不交織在一起生長;蘭和鮑魚同在一室,但彼此都不互染氣味。喻指品格高潔,不為世俗所染。

貧,氣不改;達,誌不改。

——元·宋方壺《山坡羊·道情》

貧窮,但氣節不改;富貴,但誌向不改。

爵祿易得,名節難保。爵祿或失,有時而再來,名節一虧,終身不複矣。

——元·張養浩《牧民忠告》

功名利祿容易得到,名譽氣節難以保持。功名利祿如果失去,有時可以再得到,而名譽氣節一旦失去,卻難以挽回。

慷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元·張養浩《風憲忠告·奏對》

慷慨激昂地被殺死容易,從容不迫地就義卻很難。喻指節操需經受考驗。

蘭生蕭艾中,未嚐損芳馨。

——元·倪瓚《述懷》

蘭草雖然生長在艾蒿草當中,並沒有減損它的芳香。喻指應保持自身的高潔品格。

節操鵷雛捐鼠餌,風神野鶴立雞群。

——元·耶律楚材《和景賢》

節操像鵷雛不吃老鼠一樣清高,風度神韻像野鶴立於雞群中。喻指清高不俗。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元·王冕《白梅》

在冰天雪地裏傲然開放,不像桃花李花那樣混芳於塵土。喻指品格高潔。

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

——元·王冕《墨梅》

不希望別人讚美自己的顏色鮮豔,隻希望將清潔高雅的氣質留於天地之間。

生平仗忠節,今日住風波。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一生若倚仗忠節,今天就能頂住任何風浪。

盛衰無改節,史冊何傳神。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