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失敗都不會改變節操,那麼精神怎麼不會永垂史冊。

見勢不趨,見威不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在權勢麵前不趨炎附勢,在威脅麵前不退縮。

學者須要豎得這身子起。

——明·胡居仁《居業錄》

有學問的人要以正直立身。

獨有一枝紅,秋晚花才放。

——明·吳承恩《生查子》

隻有芳香的芙蓉花,到晚秋時節才開放。喻指堅守節操。

忠臣寧死而不辱。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忠誠之士寧死也不受人侮辱。

但令名節不墮地,身處區區安用求。

——明·於謙《靜夜思》

隻要能堅守自己的名節,何必去追求功名利祿呢?

樹堅不怕風吹動,節操棱棱還自持。

——明·於謙《北風吹》

樹根堅固就不怕風吹,節操堅貞還須永遠保持。

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明·於謙《無題》

聲譽和節操像泰山一樣重,利益和欲望像鴻毛一樣輕。

軒冕失之,有時而複來;節行失之,終身不可得。

——明·劉元卿《賢奕編·家閑》

高官厚爵喪失了,有時還可以重新獲得;但節操德行喪失了,一輩子都無法挽回。

寧為獨立鶴,毋為兩端鼠。

——明·陳繼儒《讀書鏡》

寧為孤立白鶴,也不為畏首畏尾的老鼠。喻指氣節堅貞。

身當濁世,自處清流。

——明·呂坤《呻吟語摘·品藻》

雖然生活在一個渾濁的亂世,但應潔身自好。

真想在襟,塵念自息。

——明·海瑞《四書講義·巧言令色足恭章》心裏有純潔高尚的思想,各種世俗的雜念頭自然就會消失了。

全節人之所難,全晚節尤人之所難。

——明·薛瑄《送陳禦史致仕序》

一個人保全氣節不容易,而要保全晚節就更難了。

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許尋常草木知。

——明·方孝孺《畫梅》

梅花的清香散發著天然純樸的情意,普通的草木是難以知曉的。喻指清高的品性。

閑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明·唐寅《言誌》

沒事的時候就作畫來賣,決不花一文不義的造孽錢!喻指人窮誌不短的氣節。

鵷雛雖餓死,不與雀爭食。

——明·袁宏道《小齊》

鵷雛這樣高貴的鳥類,即使是餓死也不會去同麻雀爭食吃。喻指氣節堅貞。

丈夫不作尋常死,縱死常山舌不磨。

——明·張家玉《自舉師不克與二三同誌怏怏不平賦此》大丈夫不會默默無聞地死去,即使死也要像常山太守顏某那樣被敵人割了舌頭也決不屈服。

名節,道之藩籬,藩籬不守,其中未有能獨存者也。

——明·陳獻章《白沙語要》

名譽節操是道德的籬笆,不堅守這道防線,其他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若不鋒端死,空成俠少遊。

——明·林雲鳳《五人墓》

如果不是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將空有遊俠少年的美稱。

男兒得死所,其重如山丘。

——明·屈大均《過涿州作》

大丈夫要為正義事業獻身,他的品德重如山。

寧可忍饑而死,不可苟利而生。

——明·焦竑《玉堂叢語》

寧願饑餓而死,也決不苟利而活著。

生以義,死亦以義,何懼之有。

——明·焦竑《玉堂叢語·義概》

活著是為了正義,死了也是為了正義,無所畏懼。

寧直見伐,無為曲全。寧渴而死,不飲盜泉。

——明·王廷棟《矯誌篇》

寧可剛正而死,也不委曲求全。寧可渴死,也不喝盜泉的水。

但留衰鬢酬周孔,不羨餘生奉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