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的套路運動和格鬥運動,都是以攻防動作為主要內容。
通過武術鍛煉,不僅能夠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而且還可以學會一些攻防格鬥技術,掌握防身自衛的知識和方法,提高人體的靈活性和反應能力。若長期堅持係統的練習,還能夠增長功力,抗擊摔打,全麵提高身體素質,克敵製勝,具備良好的防身自衛能力。
對士兵、警察而言,若長期堅持係統訓練,不僅可以防身自衛,還可以為國防、公安建設更好地服務。
(四)修身養性、磨礪意誌
武術練習曆來提倡“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激勵習武者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進行鍛煉。這不僅有利於提高練習者的武術技藝,而且能培養人們的吃苦耐勞、英勇頑強、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意誌品質。
在長期的發展中,武術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重禮儀、講道德的優秀傳統。“習武以德為先”,說明武術曆來十分重視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養青少年尊師重道、講禮守信、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觀賞娛樂
武術運動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無論是神形兼備的套路運動,還是鬥智較勇的激烈對抗,都給人以美的享受。獨特的藝術形式是武術別具一格的審美藝術基礎。傳統武術中有著豐富的套路表現形式,或會意,或象形,高低仰俯,起承轉合,構成了中國武術獨特的審美意象。現代武術朝著可觀賞性努力,音樂的配置更是增添了武術表演的魅力。
(六)傳播文化交流、增進友誼
武術的內容豐富多彩,理論博大精深,功夫亦無止境。人們在練武時,通過互相學習,切磋技藝,交流體會,擴大了交往,增進了友誼,豐富了業餘文化生活。
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武學在傳播武術技術的同時,更把中國傳統哲學思想、道德、倫理、宗教、中醫、氣功等文化介紹給世界。隨著武術在世界上的廣泛傳播,武術必將在我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武術運動對人體生理健康的功效
1.武術運動對神經係統的作用
神經係統是調節和支配人體各係統、器官活動的樞紐,由於武術動作的一招一勢都是在大腦有意識的調節下完成的,特別是武術動作的路線方向、起伏轉折等變化較多,經常練習對提高神經係統的機能水平有良好的作用。
2.武術運動對心血管係統的作用
武術運動有張有弛,動靜結合,是一種極好的有氧運動,因此對心血管係統有很好的作用。在武術鍛煉中,使人心情放鬆,消除各種雜念;對心髒心肌的收縮力、心搏容量、血壓調節等方麵起到了積極的正向調節作用;使心肌儲備能力明顯增加。經常練習,可以使心肌代償能力明顯提高,心肌收縮力、心搏出量、血管彈性增加,肺順應性和肺活量增大,從而使心血管係統對全身各係統的血氧供應明顯增加。
3.武術運動對呼吸係統的作用
武術運動要求有規律地進行呼吸,強調呼吸與動作的密切配合,由此產生有諸多的呼吸方法。這些呼吸方法能有效改善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使肺活量增加,肺泡通氣麵積增加。在長拳的演練中,強調呼吸與動作的密切配合,何種動作配以何種呼吸方法是非常講究的。例如,做跳躍動作和由低勢動作到高勢動作時,要運用“提氣法”;做高勢或低勢的靜力性動作時,運用“托氣法”;在剛脆的活動性動作出現時,換成“聚氣法”;當由高動作進入低動作時,應運用“沉氣法”等。但這些呼吸方法隨著動作進行變化時,始終保持在“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基礎上進行的。若長期有意識地注意呼吸機能的鍛煉,會對心肺功能產生良好的影響。有規律進行武術鍛煉者的平均肺活量高於普通人,患慢性呼吸係統疾病的人明顯較常人少。
4.武術運動對消化係統的作用
經常進行武術運動可以起到改善消化係統機能多作用。由於運動時肌肉活動加強,能量分解增加,而機體能量的分解與合成是相對平衡的,所以能量的合成也必然增加,使機體通過內分泌係統和神經係統的調節,促使物質代謝旺盛,勢必增強人體的消化係統功能。表現在食欲增加,消化液分泌增多,腸道吸收功能增強,促使營養物質的吸收。所以長期進行武術鍛煉的人,患胃腸功能紊亂者少,而且慢性胃炎和潰瘍病的發病率也較常人明顯少。
5.武術運動對骨骼、肌肉、關節的作用
武術是一種全身性運動。經常練習,隻要運動方法正確,運動量適當,對肌肉、骨骼、關節及韌帶都起著正向作用,可以使肌肉力量增強,防止骨骼脫鈣和骨質疏鬆;增強骨骼抗折、抗彎和抗壓的能力,使骨骼結實強壯;還可以避免關節、韌帶僵硬,使關節潤滑,活動靈活,韌帶的伸展性、彈性增加。青少年經常堅持武術鍛煉,有助於身高的增長,身體各圍度和體重的均衡發展。長期習武者,不僅身體強壯,關節活動自如,而且患骨質疏鬆症、慢性腰腿痛、關節炎等病症明顯低於同齡人。
武術中的套路運動
武術的套路運動,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動作,遵循攻防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規律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練。主要有拳術、器械、對練和集體項目等。
(一)拳術
拳術是指徒手練習的套路運動。它的種類很多,包括查拳、華拳、洪拳等類型的長拳,以及太極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翻子拳、少林拳、地躺拳、象形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