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國武術綜述(2)(2 / 3)

1.長拳

長拳是一種姿勢舒展、動作靈活、快速有力、節奏明顯,並具有躥蹦跳躍、閃展騰挪、起伏轉折和跌撲滾翻等動作與技術的拳術。長拳包括查拳、華拳、洪拳、炮拳等。當前流行的自選拳,則是按著武術競賽規則內容規定編排的拳術。長拳的動作結構比較複雜,身體各肌肉群和關節、肢體的活動幅度較大,有伸屈、回環、平衡、跳躍、翻騰和跌撲等技術動作。長拳較適合青少年練習。經常練習長拳,能夠有效地提高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彈性,促進心髒血液循環係統、呼吸係統和中樞神經係統以及平衡器官、內髒器官等係統的協調活動能力,能夠提高人體的全麵身體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

2.查拳、華拳

查拳、華拳等是一種具有拳、掌、勾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姿勢舒展,動作靈活,快速有力,節奏鮮明,並有躥蹦跳躍、閃展騰挪、起伏轉折或跌撲滾翻等動作的拳術。而且查拳、華拳等各拳種又有各自不同的技術特點和運動風格。

3.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種柔和、緩慢、輕靈和圓活的拳術,包括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和孫式等五大主要流派。各式太極拳都獨具特點和風格。一般來講,陳式太極拳是剛快發勁,順逆纏絲,柔和平穩;楊式太極拳是姿勢舒展,中正圓活,輕靈沉穩;吳式太極拳是緊湊靈活,端正嚴密,柔化細膩;武式太極拳身法嚴謹,開合明顯;孫式太極拳是架高步活,轉換輕靈。太極拳的共同特點是動作圓活,處處帶有弧形,運動綿綿不斷,前後貫串。經常練習太極拳,有特殊的醫療保鍛作用。因此,太極拳較適合於一些年老體弱和慢性疾病患者練習。

(二)器械

器械是在拳術練習的基礎上,以單手或雙手持兵器的套路練習形式的總稱。武術器械包括長器械(如槍、棍等)短器械(如刀、劍等)、雙器械(如雙刀、雙劍、雙鉤等)和軟器械(如九節鞭、三節棍、繩鏢、流星錘等)。

1.刀術

在中國武諺因此武諺中有“刀如猛虎”的說法。

是以纏頭裹腦為主要動作,結合劈、砍、撩、紮、掛和舞花等刀法,以及手、眼、身法、步等技術動作所組成的套路練習。“單刀看配手”,是指單刀練習特別強調刀法與手法的密切配合與協調一致。刀術特點是勇猛栗悍,快速有力,氣勢磅礴。

2.雙刀

雙刀是以劈、斬、撩、掃、絞等刀法,結合雙手左右纏頭、左右前後舞花以及步型步法、跳躍旋轉和翻騰等動作所組成的雙器械套路練習。練習雙刀要求兩隻手都具有掌握刀和運用刀法的技能。雙刀的特點是左右掄劈、刀花飛舞,刀法與步法和身法緊密配合。武諺中有“單刀看配手、雙刀看步走”之說法。

3.劍術

劍術是以點、崩、撩、掛、刺、劈、雲、抹等劍法,結合步型步法、身法、平衡和劍指等動作所組成的套路練習。劍術在形製上有短穗和長穗之分,在持劍方法上有單手劍和雙手劍之別。劍術練習特別強調不要忽視劍指與劍法的協調配合。劍術特點是動作輕靈矯健,姿勢灑脫優美,身法靈活,劍法多變,富於韻律感。因此武諺中有“劍如飛鳳”之說法。

4.雙劍

雙劍是以穿、雲、撩、掛等劍法為主,結合步型、步法、身法和平衡等動作所組成的雙器械套路練習。雙劍又有短穗雙劍和長穗雙劍之分。雙劍的特點是步隨身動,劍隨身舞,劍法、步法和身法合為一體,翻轉穿插,奔放瀟灑。

5.槍術

槍術是以攔、拿、紮為基本動作,結合劈、崩、穿、纏、點和舞花等槍法,以及步型、步法和跳躍等動作所組成的套路練習。槍術練習需要有極強的腕力和臂力,以及腰腹力量。槍術的特點是槍紮一條線,腳為根,腰為軸,力達槍尖。因此武諺中有“槍如遊龍”之說。

6.棍術

棍術是以掄、劈、戳、撩、掃和舞花等棍法,結合手法、步法跳躍和翻騰等動作技術所組成的套路練習。棍術特點是兩端兼用,橫打一片,快速有力,勇猛潑辣。武諺中有“棍打一片”的說法。

7.三節棍

三節棍是以掄、掃、劈、舞花等棍法,結合步法、身法、跳躍和旋轉等動作技術所組成的軟器械套路練習。三節棍的特點是能長能短,長短兼用,硬中有軟。練習起來勇猛快速,剛勁有力。

8.九節鞭

九節鞭是以掄、掃、纏、掛等軟鞭鞭法,結合手法、步法、腿法以及各種鞭花動作技術所組成的軟器械套路練習。九節鞭的鞭花主要有手花、腕花、纏臂花、繞脖花、肩背花以及騙馬等。九節鞭的特點是鞭隨身走,鞭走順勁,掄鞭成圓,纏繞變化,軟中有硬,軟如繩索纏繞,硬如鐵棒飛轉。

9.繩鏢、流星錘

二者都是以繩索帶動鏢頭和錘頭,纏繞身體各部位而變化出各種擊、打、砸的動作技法的軟器械套路練習。主要技法動作有纏踢、拐線、纏脖、十字披紅和胸前掛印等。繩鏢和流星錘的特點是縱橫纏繞,收放自如,變化巧妙。練習繩鏢與流星錘都需要用巧勁,技巧性較強。武諺中有“巧打流星順打鞭”的說法。

(三)對練和集體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