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擰頸頂襠
1.對方正麵雙手摟抱我腰部。
2.我右手扳對方後腦向懷裏猛帶,左手同時推按對方下頦,雙手合力擰轉對方頭部,即可解脫。
3.我隨即抬左膝向斜上頂擊對方小腹或襠部,使其失去抵抗能力。
要點:扳、帶、推、擰發力快脆;頂襠時雙手不要鬆動。
(十四)撐脫頂肘
1.對方從後麵將我雙臂抱住。
2.我右腳後撤半步,同時身體快速下蹲,兩臂屈肘外撐上抬,即可解脫。
3.我左手順勢刁抓對方右手腕,同時右肘尖猛力頂擊對方肋部。
要點:撤步、下蹲、撐臂、抬肘要一氣嗬成,轉腰頂肘發力短促。
(十五)纏臂推擊
1.對方右手從背後抓我右肩。
2.我迅速左後轉,同時左臀掄繞纏夾對方右臂,右掌推擊對方下頦,也可順勢頂膝。
[要點]:轉身掄繞要快,纏夾要緊並上提。右手短促發力。
(十六)掐喉勾踢
1.當對方用右拳擊打我頭部,我迅速用左臀外架,順勢擄抓住對方右臂,左腳前邁,並緊貼住對方右腿,同時右手前伸,欲用掐喉拿將對方拿住。
2.對方用左手托我右肘部用力向我嘴部推按,欲用推肘拿將我拿住。
3.我迅速改用左手抓握住對方左前臂用力向斜下方領拉,右手用力擊打對方右側背部,同時左腳向回勾踢,將對方摔倒。
要點:拉、打與回勾3個動作要同時進行,並做到協調迅猛有力。左腳勾踢時,腳跟要緊貼地麵,腳尖上翹。
散手
散手,亦稱散打,古稱相搏、手搏、白打、手戰、卞等。由於徒手相搏相角的對抗形式是在台子上進行的,又稱“打擂台”。
現代散打是以武術中踢、打、摔的動作為內容,按照一定的體重分級,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鬥智、較技的對抗性競賽項目。中國武術散打自1979年3月被確定為試點項目以來,經過二十幾年的內部交流、公開表演,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比較科學地規範了技術動作,逐步完善了規則,確定了競賽模式,於1989年被國家體委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目前,除每年舉行全國性的團體賽和個人冠軍賽外,武術散打還被列為全運會、亞運會和世界武術錦標賽項目。隨著散打運動在國內外交流的日益頻繁,散打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散打這一運動形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和喜愛。
散手中的基本技術
(一)實戰姿勢(以左勢為例以下均同)
散打的實戰姿勢,通常也稱預備姿勢。側身,兩腳前後開立,約為一自然步的距離;前腳尖與後腳跟在一直線上,兩腳尖均斜向右前方,兩膝微屈,後腳跟微踮起;兩手握拳,拳眼斜朝上,左前右後屈肘舉於體前,左臂屈90度~110度之間,左拳與鼻同高;右臂屈小於90度,垂肘緊護右肋,右拳置於右下頦處;下頦微收,閉嘴合齒,含胸拔背,麵部和左肩、左拳正對對手,全身放鬆處於一種“彈性”狀態。
[要點]:兩膝微內裹,身體重心在兩腳之間,垂肘護肋,暴露給對手的身體部位要小。
(二)基本的步法
散打步法的作用首先是為了配合攻防動作的運用,其次是為了保護動態中的身體平衡與敵我雙方的有效距離。步法是散打技術運用的基礎,“有招必有步”和“步動招隨,招起步進”就是這個意思。散打步法的總體要求是“快、靈、變”。快是指步法移動要迅速;靈是指步法移動要輕靈,有彈性;變是指步法在運用中能隨機應變,轉換自如。
1.進步
預備姿勢,後腳蹬地,前腳掌擦地向前進半步,後腳再跟進半步。
[要點]:進步步幅不宜過大,後腳跟進後的身體姿勢不變,進步與跟步銜接越快越好。
2.退步
預備姿勢,前腳蹬地,後腳掌擦地向後退半步,前腳再退回半步。
[要點]:退步步幅不宜過大,身體姿勢保持不變,退步要快。
3.上步
預備姿勢,後腳向前上一步,同時左、右拳前後交換成反架姿勢。
[要點]:上步時身體不能前後擺動,上步與兩手動作要同時進行,要協調、迅速。
4.撤步
預備姿勢,前腳向後撤一步,成右前左後,左腳跟離地,右腳腳尖外展,重心偏於右腿。
[要點]:撤步不宜過大,重心移動要平穩,兩腳要輕靈。
5.閃步
預備姿勢,左(右)腳向左(右)側移半步右(左)腳隨之向左(右)滑步;同時身體向右(左)轉體約90度。
[要點]:步法輕靈,轉體閃躲靈活、敏捷。
6.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