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姿勢,後腳蹬地向前腳內側並攏,同時前腿屈膝提起。
要點:後腳向前腳並攏要疾速,墊步與提膝不脫節、不停頓;身體向前移動,勿向上騰空。
(三)基本的拳法
拳法是散打運動中主要的進攻方法之一。主要分為衝、摜、抄、鞭4種。在進行練習和實戰中要牢記隨步進攻,出拳要快。
整個力由腳到拳協調快速傳遞,既腳蹬、髖轉、送臂出拳。然後拳迅速回收成預備姿勢。
1.衝拳
衝拳是所有武術技術中最基本的技法,屬直線型攻擊方法。
在拳法中是中近距離進攻對手的重要手段。由於衝拳動作相對隱蔽,尤其是後手衝拳力量較大,是重擊對手的有效方法。
(1)左衝拳
預備勢。後腳蹬地,腰微右轉,重心微向前移的同時,左手內旋,左拳向前直線衝出,拳心向下,力達拳麵。
[要點]:衝拳時,上體不可過於前傾。拳麵領先,大臂催首臂,臂微內旋,肘微屈。快出快收,衝拳後迅速還原成預備勢。
用法:左衝拳特點是距離對手較近,易發動,預兆小,靈活性強,但力度較小。可以結合身體的高、低姿勢或左、右閃躲動作擊打對方腰部以上任何部位。既可主動進攻,又能防守反擊,而且可以起到以假亂真的作用。
例如雙方在對峙狀態下,甲突然快速地進步或上步,以左衝拳攻擊乙的頭部或胸部。
(2)右衝拳
預備勢。右腳蹬地並以前腳掌為軸向內扣轉,轉腰送肩的同時,右拳直線向前衝出,力達拳麵;左拳或變掌回收至右肩內側。
[要點]:右腳發力,傳送到腰、肩、肘,最後力達拳麵。
用法:右衝拳是主要的進攻動作之一。它的特點是攻擊距離長,能充分利用蹬腿轉腰的力量加大衝拳力度,具有較大的威脅力。
例如當甲突然用左衝拳攻擊乙頭部時,乙迅速俯身下躲,同時用右衝拳反擊甲腹部。
2.摜拳
摜拳是弧線型進攻方法,分左、右摜拳兩種,在相互的連續擊打中使用率較高。可以結合身體姿勢的高、低變化,擊打對方的太陽穴、耳門、腮和腰肋部位。由於擺動幅度大,所以擊打力量很大。但也因幅度大和運動路線長,使得動作的隱蔽性較差,運用時動作幅度宜小不宜大。
(1)左摜拳
預備勢。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左拳向外(約45度)、向前、向裏橫摜,臂微屈,拳心朝下,力達拳麵;右拳護於右腮旁。
[要點]:摜拳發力時,臂微屈,肘尖抬至與肩平。以腰發力,力達拳麵。
用法:左摜拳是一種橫向型的進攻動作,可以結合身體姿勢的高、低變化,擊打對方的側麵。上盤可擊打太陽穴;中盤可擊腰肋部位。
例如雙方對峙時,甲突然向左閃步,以左摜拳搶攻乙右側頭部。或當乙用右摜拳進攻甲上盤時,甲迅速俯身下躲後,以左摜拳反擊乙方頭部。
(2)石摜季
預備勢。右腳蹬地並向內扣轉,合胯並向左轉腰,同時右拳向外(約45度)、向前、向裏橫摜,力達拳麵或偏於拳眼側;左拳回收至左腮前。
[要點]:右腳內扣,合胯轉腰與摜拳發力要協調一致。摜拳發力時,肘尖微抬,使肩、肘、腕基本成水平。
用法:右摜拳也是一種橫向型進攻動作。它的特點是能充分借助右腳蹬地轉腰的力量來加大進攻的力度,但因其進攻路線長,運用時動作幅度宜小不宜大。此拳法多用於連擊或防守後反擊。
例如雙方對峙時,乙用右抄拳進攻甲腹部,甲左手向裏掩肘防守的同時,用右摜拳反擊乙頭部。
3.抄拳
抄拳在散打中屬於近距離攻擊型拳法,可分為左、右抄拳兩種。主要在雙方對抗時,攻擊對方的胸、腹和下頦等部位。
(1)左抄拳
預備勢。重心略下沉,左拳由下向前上方勾起,大小臂夾角在90度~110度之間,拳心朝裏,力達拳麵。
[要點]:抄拳時動作要連貫、順達,用力要由下至上。發力短促,力達拳麵。
用法:例如甲以左抄拳進攻乙的胸、腹部時,乙迅速沉身左轉右掩肘後,以左抄拳反擊甲軀幹以上部位。
(2)右抄拳
預備勢。右腳蹬地,扣膝合胯,微向左轉腰的同時,右拳由下向前、向上抄起,大小臂夾角在90度~110度之間,拳心朝裏,力達拳麵;左拳回收至右肩內側。
[要點]:右抄拳要借助右腳蹬地、扣膝、合胯、轉腰的力量,發力由下至上,協調順達。
用法:例如乙以右摜拳攻擊甲上盤右側時,甲左手掛擋後,以右抄拳反擊乙軀幹以上正麵部位。
4.鞭拳
鞭拳是橫向型進攻動作之一,並能借助轉體的慣性,動作幅度大,運動路線長,力度較大。用於退守反擊時,動作隱蔽、突然。鞭拳一般分為原地右後轉身右手鞭拳、上步左轉身左手鞭拳和蓋步右轉身右手鞭拳。
以右鞭拳為例:預備勢。以左腳前腳掌為軸,右腳蹬地並經左腿後插步,身體向右後轉180度;同時左臂回收至胸前;上動不停,上體繼續右轉,同時右拳反臂向右側橫向鞭打,拳眼朝上,力達拳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