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百姓生活交往俗禮(6)(1 / 3)

至交交誼最深的朋友。孟郊《勸友》詩:“至白涅不緇,至交談不疑。”

故交亦稱“故舊”、“舊交”、“舊友”、“舊人”,泛指有交情的老朋友。

杜苟鶴《山中喜與故交宿話》詩:“山中深夜坐,海內故交稀。”

古代交友稱謂

何謂朋友?古人雲:“同門(師)曰朋,同誌曰友。”古人有許多稱謂來表達彼此間的關係。

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裏有: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刎頸之交那怕砍頭也不變心的朋友。《廉頗藺相如列傳》裏有:“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句。“刎頸之交”亦可謂“生死之交”。

莫逆之交意謂彼此心誌相通,情投意合。《莊子·大宗師》:“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杆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交友不嫌貧賤,亦稱為“杵臼交”。語本《後漢書·吳祜傳》:“時公沙穆來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韋占賃舂,祜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車笠之交《太平禦覽》引周處《風土記》:“越俗性率樸,意親好合,即脫頭上巾,解要(腰)間五尺刀以與之為交,拜親跪妻,定交有禮。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卿當下。”這種朋友,不以貴賤而異,友誼深厚。

忘年之交年歲差別大,行輩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南史·何遜傳》:

“弱冠,州舉秀才,南鄉範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竹馬之交小時候就相好結交的朋友。《後漢書·郭及傳》裏寫道:“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兒童數百,各騎竹馬於道次迎拜。”唐杜牧《杜秋娘》詩有雲:“漸拋竹馬劇,稍出舞雞奇”,形容小兒時天真無邪、親呢嬉戲之狀。

在《雞鳴偶記》中,古人把朋友分成四類:“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

“青眼”典故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傲然處世,放蕩不羈,不拘禮俗。

在那亂世之秋,他不輕易品評別人的善惡,而是用“青白眼”來目視他所喜歡或厭惡的人。對於那些崇尚虛偽禮法的達官貴人,他從不正視,現出白眼。他母親去世時,嵇喜按著虛偽的禮俗前去吊喪,阮籍討厭他,於是,以白眼相視,弄得嵇喜悻悻而歸。嵇喜的弟弟嵇康聞聽此事後,便抱著琴去拜見阮籍,阮籍非常高興,以青眼(即黑眼)正視。由此,後來人們就用“青眼”、“青睞”、“青盼”、“垂青”來表示對人喜愛或器重。詩人杜甫在《短歌行》中的“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一句,就用的是這一典故。

古人交友有學問

我國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交友。明朝蘇浚在《雞鳴偶記》中指出,交友要分辨畏友、密友、昵友、賊友。

在道義上互相砥礪,有了過錯互相規勸,這是畏友;不論在平時還是在情況危急的時候,都可以相處得好,生死關頭,也可以作為依靠,這是密友;言語像糖一樣可口,東遊西逛、形影不離,這是昵友;見利益互相爭奪,遇到禍患互相傾軋,這是賊友。

古人很珍視“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的:“畏友”的情誼,這個優良傳統應該繼承。

與“畏友”意思相近,古人還有“諍友”一說。

據《辭源》解釋,“諍友”就是“能直言規諫的朋友”,《說文·言部》:

“諍,止也。從言,爭聲。”徐鍇注:“《孝經》雲:‘君有諍臣,不失其天下。’謂能止其失也。”因為諫諍必有爭論,則“爭聲”實亦兼義。《說苑·臣術》:“有能盡言於君,用則留之,不用則去之,謂之諫,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說得更為深刻,並足以證“諍”的重要含義。“諫諍”或“諍諫”雖常連稱,但諍是重於諫的。“諍”字通“爭”。《荀子·臣道》即作“有能進言於君,用則可,不用則死,謂之爭。”淨而不聽,竟以身殉,更可以證“諍”是要付出代價的,甚至是生命。孔子說:“比幹諫而死”(《論語·微子》)。其實是“諍”,不是“諫”。所以《荀子·臣術》又說:“伊尹、箕子,可謂諫矣;比幹、子胥,可謂爭矣。”

古人不但有爭友,還有爭臣、爭子。君有過,臣不爭,即為不忠;父有過,子不爭,即為不孝。古人諫君,乃至“麵折廷爭”。包拯因為皇帝國戚張堯佐兼職大多,力諫仁宗,甚至“音吐憤激,唾濺帝麵”(《曲洧舊聞》卷一),更為人所駭然,所豔稱。

當然,聽者更要有雅量。從諫如流,聞過即改,相互配合,擇善而從。

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那麼,諍友就是益友,不但要虛心聽取,更要主動接近。

名片談古

名片是通姓名用的卡片,古人把自己的姓名、籍貫、官爵和要說的事項刺在削好的竹片上或寫在紙上,叫“謁”,或“名帖”。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載:劉邦引兵經過陳留,酈食其“踵軍門上謁”,要見劉邦。使者進去通報,劉邦正在洗腳,問是什麼樣的人,使者說是儒生。劉邦答複:“沒有空見儒生,”使者出來傳達,酈生嗔目按斂叱使者曰:

“走!複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複報曰:“客,天下壯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謁。曰‘走!複入言,高陽酒徒也’!”劉邦於是裸足杖矛請酈食其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