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百姓生活交往俗禮(7)(1 / 3)

封與禪一般都是同時進行的。封是都在泰山。據說,這是因為泰山是東嶽,東方主生,是萬物之始,陰陽交替的地方;也有說因為泰山上有金篋玉策,能知人壽命長短。禪,在泰山附近的雲雲山、亭亭山、梁父(甫)山、社首山、肅然山,也有在會稽山舉行的。封禪雖同時進行,但封的儀式重於禪的儀式。這是因為天在上,地在下,人們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天高於地,實際上是因為天比地更能欺騙群眾,天對統治階級用處更大。

封禪的儀式不但複雜,而且神秘。傳說時代及夏、商、周三代,雖有封禪之說,但無具體記載。進入封建社會,雖有記載,但各朝各代的封禪儀式不盡相同。

中國封建時代,舉行封禪的皇帝,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想封禪而未果的,有魏明帝、(劉)宋文帝、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宗等。自南宋後,皇帝到泰山封禪,形式上是廢止了,但實質還保留著,這就是以後的幾朝皇帝把封禪與郊祀合二為一了。

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壇,合祭天地。嘉靖年間,又將天地分祭,在北郊建方澤壇(即地壇)祭地,把南郊原建的圜丘改名為天壇,專門祭天祈穀。明朝郊祭時“陳戶口錢穀籍於壇下”。清朝時也在天壇祭天祈穀。

進行一次封禪,是要耗費大量資財的。貞觀初,唐太宗要封禪,魏征進諫說:“陛下東封,萬國鹹萃。”“須千乘萬騎、供帳之費,動役數州,戶口蕭條,何以能給?”封禪時“動役數州”勞民傷財;貞觀時期尚難支付封禪費用,耗費之巨可想而知。封禪並不會真給帝王添德行,有些有見識的人早已認識到,如西晉史學家司馬彪就曾說過:“帝王所以能大著於後者,實在其德加於人,不聞在封矣。”唐太宗雖也想封禪,但他自己也認為:“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闕封禪之禮,亦可比德於堯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內侵,縱修封禪之儀,亦何異桀紂。”

既然封禪耗費巨大,為什麼曆代統治者還那麼熱衷?答案很簡單,因為封禪有維護封建統治的作用,他們利用人們對天的崇拜,進行欺騙。封禪的欺騙作用,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①告訴上天已經改朝換代,新的帝王是接受天命,代天統治群民。②封禪可以粉飾太平。③封禪可以“誇示夷狄”。

④封禪能成“仙”。由於這些原因,盡管封禪勞民傷財,統治者也是樂於舉行的。

封建貞節觀

在舊中國,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到處都是旌表烈女節婦的石頭牌坊,翻開曆代官修正史與地方誌,在“烈女傳”的欄下,記載著大批烈女節婦的姓氏、籍貫和守節殉夫的情節,備受欺淩壓迫的婦女,唯獨在貞操節烈問題上受到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格外恩遇褒獎。

所謂“貞節”,是指女子忠於丈夫,從一而終,丈夫死後,不再改嫁。

如果遇到強暴淩辱,她能夠以死相拒。如果丈夫死後,她跟著自盡殉身,則更被譽為“烈”。

《史記》中有這樣一段故事,燕國的軍隊攻入了齊國,曾以高官厚祿勸降齊國官員王蜀。王拒絕了,燕軍繼而又威脅說,如不肯投降,就要血洗王的家鄉畫邑。王蜀回答說: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工夫。與其違背禮儀的活著,還不如烹煮死去。隨即在樹上吊死。從這段記載中,可知這時“貞女不更二夫”已被看做和“忠臣不事二君”並列的美德。

後來,秦始皇統一了七國,很重視用禮法風俗維係人心。他巡視各地的時候,幾次刻石都提出女子要守貞節的要求,其中有如:有子而嫁,背棄死去的丈夫,是不貞。要防止男女之間的來往……到了漢代,崇尚貞節的觀念有了發展。當時著名的經學家、目錄學家劉向編撰的《烈女傳》中,專門辟有貞順、節義兩篇,把這兩方麵表現突出的婦女列入傳內,作為廣大婦女效法的楷模。漢代皇帝也曾下詔從物質和精神上獎勵貞節,賜貞婦順女帛或穀,還樹立牌坊,加以表揚。

不過,盡管統治階級在不斷倡導貞節,總的來說,直到宋代,對婦女的限製,不但在民間尚未形成為一種普遍的風氣,在統治階級內部也未嚴格遵循。唐代公主中間再嫁、三嫁的,多達20多人。就連當過宋代宰相的王安石和範仲淹,對貞節觀念也並不看得很重,範仲淹自己即曾跟著母親改嫁到朱家,後來還把守寡的兒媳嫁給了一位喪偶的門生。王安石也因兒子有病,與媳婦不和,親自做主,為兒媳擇夫改嫁。

把貞節觀念發展到慘無人道地步的是在南宋理學昌盛之後。社會風氣發生了很大變化。寡婦再嫁成為一種奇恥大辱,備遭世人的唾罵。社會上流行起一些迷信與邪說,最普遍的說法是,寡婦再嫁後,將來到了陰間,兩個男人會拿鋸來把她分割為兩半。

與此相應,民間出現了望門寡一類的怪現象。如男子不幸在結婚前死了,其未婚妻也要終身不再嫁,在新房披麻帶孝地守寡。更有進一步的,公婆和父母要求這個女子披麻帶孝,哭哭啼啼跑到男方家靈位前磕頭,還要抱著木主成婚,居然和木偶行與平常男女同樣的結婚儀式。以後這位女子就留在夫家做兒媳。再更進一步,就是要女子以身殉未婚的、不認識的所謂丈夫。這樣做是為得到一塊“貞節可風”或“丹史流芳”的匾額,這也是全家族的榮耀。相反,如果出現寡婦與人私通的事情,則被視為有辱門楣,家族要予以嚴厲懲罰。族長有權在祠堂召集全族,當眾宣布將這個女子處死。從此,封建社會婦女貞節觀念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