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認為持戰國說者也否定了我國“會計”命名產生的曆史過程。
可以說,關於我國“會計”命名起源於何時,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會計”之最
1.中國最早有關會計事項記載的文字,見商朝甲骨文。
2.中國最早設立會計機構在西周,設“司會”之職主管會計,為計管之長。
3.“會”、“計”上字最早見於周朝的“月計發會”(《周禮·天官下》)。
4.最早聯用“會計”兩字,並最早給予“會計”正確評價的是孔子,他說:“會計當而已矣。”(《孟子·萬章管》)5.中國的記賬方法,最早誕生於西漢(200年左右),它是“入”、“出”
作為記賬符號的“人業(或收付)記賬法”,以“人一出餘”為結算的基本公式。因此,亦稱“三柱結算法”(簡稱“三柱法”)。
6.中國的收付記賬法最早傳入外國,是在唐代貞觀末年(649年傳入日本)。
7.中國曆史上最早的、比較完備的會計著作是宋朝景德四年(1007)三司丁謂上所著《景德會計錄》(6卷);元祜三年(1088)戶部尚書李常主編的《元佑會計錄》(30卷)。
8.最早給予收付記賬法以比較完善的理論的是始於宋朝淳化五年(994)的“四柱清冊”(舊管、新收、開除、實在。其關係式:舊管+新收一開除=實在),它是在“三柱結算法”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從而奠定了“中式會計”的基本原理。
9.我國的複式記賬最早產生於明末清初的“龍萬賬”。傳為山西傅山所創。
10.我國第一部介紹西式簿賬的專著是清末蔡錫勇、蔡璋父子的《連環賬譜》。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在湖北刊行。該書以“收”、“付”為記賬符號介紹了複式記賬原理。
11.我國最早采用西式簿記法記賬的是大清銀行(1908),聘日本人為顧問,采用現金收付分錄法。
12.我國第一部會計法是北洋政府在1914年頒布的。
13.我國最早確認會計師職業,見於國民黨北京政府農商部1918年頒布的《會計師暫行章程》。
14.我國第一位會計師是謝霖,於1918年取得農商部頒發的第一號會計師證書。
15.我國第一位女會計師是張惠生,於1930年取得會計師執照。
16我國第一部係統的收付簿記專著是徐永祚會計師1934年編著的《改良中式簿記概說》。
17.最早的會計學會於1945年5月在晉冀魯豫邊區誕生,並出版了會計學術刊物。
18新中國第一部會計製度是在1950年製定的。
19.1964年我國首創並試點推行增減複式記帳法。
商標的起源商標俗稱“牌子”,是工商企業為區別其製造或經營某種商品的質量、規格和特點的標誌。一般用文字、圖形或記號,注明在商品、商品包裝、招牌、廣告上麵。商標通常要向國家的商標管理機關注冊或登記,並取得專用權。
商標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生和發展而產生的。最初的商標主要是為了區別產品的生產者,一般隻把商品製造者的姓名刻在產品上。已出土的我國北周文物中,就有以陶器工匠“郭彥”署名作標記的土定(一種粗質陶器)。
後來出現了行鋪、作坊,商品的標記日趨複雜化。有的除標記製造者姓名外,還出現標明行鋪、作坊名稱的記號,以後又有了圖案商標、文字商標或圖文並用的商標。今存一件宋代印製商標的銅版,它印刷的商標為“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白兔商標”,還刻有“白兔”圖案和“認門前白兔兒為記”等字樣。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商標印版,比歐洲商行、會的商標印記早200年。
中國人素來講究“百年老店”、“金字招牌”、“謹防假冒”,完整的商標製度雖創始於西方,但商標的概念在我國卻源遠流長。
商標注冊於上世紀初傳入我國,最早出現在津滬兩地。光緒二十八年(1902)。清廷在津滬分別設立“商標注冊局所”,由洋人管理。光緒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成立商部。總稅務司赫德(英人)代擬商標注冊章程。
這個章程隻保護洋商的在華利益,同時以洋人的商標注冊模式進一步將中國市場向西方大開,排擠中國民族工商業。直到光緒三十年(1904),清政府商部才將商標注冊權從洋人手裏奪回來,在商部內設立商標注冊總局,津滬各設分局,並製定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商標法《商標注冊試辦章程》。至此,中國商業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商標注冊機關,商標、專利才得以受到保護。
光緒三十三年(1907)中國有了自釀啤酒,注冊商標為“站人牌”。此啤酒剛一投放市場便被洋人誣告為“冒牌貨”。但因該酒已於當年5月注冊備案,這樣,商標注冊總算是顯示了它的法律效力,該酒避免了被扼殺的命運。
新中國成立後,從1957年起,國務院便通知對全國商標實行注冊。
1983年3月開始實施的《商標法》是新中國頒行的第一部商標法規。
我國是最早使用商標的國家商標是商品的臉孔,出土文物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商標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