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十個“乒乓城”
我國十個全國重點“乒乓城”已全部確定。這十個“乒乓城”是:遼寧鞍山、河北保定、江蘇鎮江、湖北沙市、江西新餘、福建福州、河南三門峽、四川綿陽、湖南桃源。
國家體委確定這十個“乒乓城”,旨在對乒乓球運動實行立體布局,解決乒乓危機,培養世界級選手,以保持我國在國際乒壇的優勢。此外,湖北黃石是中國乒乓球隊訓練基地。
乒乓球拍的由來
最早人們打乒乓球時,都是喜歡在木板球拍上一層皮革或軟木,根本沒有今天這樣的橡膠球拍。
一天,一位名叫古德的英國人賽完球後,在回家途中到藥店買藥,當藥店主人將找回的零錢扔給古德先生時,錢幣落在膠皮盆子上彈跳起來。古德先生的眼睛頓時一亮,於是不惜重金買下了這塊膠皮,回家後精心改革了自己原先的球拍。之後,古德先生揮舞著這塊世上第一個粘上膠皮的球拍,參賽中從容地戰勝了所有對手。從此,膠皮球拍便公開問世了。
第一件運動器材
球是人們發明的第一件運動器材,源於古埃及。在古埃及,扔石頭是孩子們最喜愛的一種遊戲,但是,玩這種遊戲很容易打傷人。於是人們就到處尋找一種危險性比較小的東西扔著玩。據說在5000年前,當時有個智慧的老者別出心裁地用葛藤將水草和樹葉緊緊捆紮成一團交給孩子們玩耍——漸漸,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開始玩起這種“藤葉球”來了。玩球者不論是大人還是孩童都覺得其樂無窮。後來,將軍們便用球類運動來訓練兵士的耐力、速度和勇敢精神。
希臘人在4000年前製作的“皮球”,無論在造型和質量上都比埃及人大大前進了一步。他們用結實的獸皮縫成袋狀,再在裏頭填滿獸毛和幹草,最後再將獸皮塗上五顏六色。然而他們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想盡了辦法也無法使球體渾圓。
空氣球的曆史隻有2000年左右,據說羅馬有個聰明的工匠發現“空心球”要比“實心球”彈性好得多,於是實心球不管做得有多漂亮,便被淘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包括老年人、婦女和兒童,對球類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澳大利亞心理學博士奧勃對此作了解釋:“原因倒是十分簡單的——因為我們所有的人都居住在地球上——一個特大的球!”
籃球運動何時傳入中國
籃球運動於何時傳入我國?這個問題是多年來未能揭曉的謎。
1896年天津青年會曾公布以下三次英文布告:
第一次布告於1896年1月11日,“一場籃球賽將於今日下午舉行,一切愛好運動的青年請於四時踴躍參加。”
第二次布告於1896年1月18日,“如果天氣好的話,今天下午四時將舉行籃球賽,來參加這項活動吧。”
第三次布告於1896年4月4日,“上星期六下午進行了一場熱烈的籃球賽,另一場將於今日下午四點舉行,來學學這項運動吧。”
如果沒有更早的文字記載,似可得出結論:我國第一次正式比賽籃球是1896年在天津。以後在我國逐漸展開。
全能運動的由來
最古老的全能運動項目,要算古希臘的“五項運動”了。據考證“五項運動”始於公元前708年的第18屆古代奧運會。古代五項運動包括:賽跑、跳遠、擲鐵餅、擲標槍和角力。當時項目的排列次序如何,目前已無法考證,不過有一點還可以肯定:那時五項運動比賽是以角力為壓軸戲的。即使其他四項得了第一名,而角力成績不佳,也不能獲得五項運動的冠軍。因此,先要進行其他四項比賽,優勝者再進行有決定意義的角力賽。角力比賽獲得第一名者,才是五項運動的冠軍。公元394年,因古羅馬的侵略,古奧運會一度停止,五項運動一直未能在希臘複興。然而中世紀時,日耳曼人和羅馬人卻把它改為三項運動。日耳曼人的三項運動是:擲標槍、投石塊和跳遠;羅馬人的三項運動是:跑步、跳躍和擲投。直到19世紀都未成為像今天這樣成套的多項運動。
1774年,德國人巴塞多夫倡導一種新的五項運動。其項目是:賽跑、跳躍、攀爬、平衡和負重,但未能得到推廣和發展。19世紀,在德國、瑞士、捷克等國開展的多項運動有很多項目,如100米跑、150米跑、200米跑,跳高、跳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