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幕拉開,雙方互有攻守,戰況異常激烈,謝六逸鎮定白若,處險不驚,以其準確的判斷、敏捷的反應和穩健的動作,多次撲出了勢在必進的險球,博得了球迷們陣陣喝彩。他那嫻熟的技藝和幽默滑稽的神態,又逗得觀眾捧腹大笑不止。
九十分鍾賽事完畢,雙方以一比一握手言和。該次滬上新聞界首次足球賽與教授的出眾球藝,並傳為春申江畔的一段佳話。
“美人魚”楊秀瓊
楊秀瓊,出生於1918年,原籍廣東省東莞縣楊屋村。年甫六齡,即經常與水鴨子展開水上競賽,由於父親是香港南華體育會遊泳場救生員,這更有助於她水上競技的強化訓練。十二歲時,在香港遊泳公開賽中,即一舉奪得五十米和一百米自由泳冠軍。次年,她在香港至九龍橫渡海峽的近千米競賽中,又一次在華洋雜處之地,獲得桂冠。
十五歲起,楊秀瓊連續四年,先後參加過舊中國第五、第六屆全運會、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和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這幾次參賽中,她都能創出我國當時的最高紀錄,真正做到了為國爭光。
例如:1934年5月在菲律賓舉行的十屆遠東運動會,在五十米和一百米自由式以及一百米仰泳中,都是占了一邊倒的絕對優勢。及後在二百米接力賽中,在我方女選手落後於人的劣勢下,楊秀瓊不負眾望,在最後的三米距離時奮力衝刺,終於把對方拋在後麵。是役,我方囊括全部五項冠軍,楊本人占了四項(其中一項為接力賽),同時打破遠東紀錄。從此,南國“美人魚”的雅號,風靡海內外。
接著,在次年舉行的舊中國六屆全運會上,她又蟬聯一百米自由泳和仰泳兩項冠軍,同時打破遠東和全運會的紀錄。還有,1936年在德國柏林的十一屆奧運會上,楊是中國遊泳項目惟一的女將。盡管她的技術成績未能名列前茅,但她在一百米、四百米自由泳中,分別以1分21秒和6分45秒2的成績創造了我國的最高紀錄。
當時風行國內外的上海《良友畫報》,把楊秀瓊列為“十大標準美人”
之一,和何香凝、丁玲、宋美齡、蝴蝶、羅迦陵(上海猶太人富翁哈同的遺孀)、胡木蘭(國民黨元老胡漢民之女)等當代女名人並列。
抗戰勝利後,她遠適異國,最後定居加拿大溫哥華。1982年10月病逝,葬於加拿在的海景墓園。
“撐竿跳高大王”符保盧
1936年6月,參加德國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中,有一位唯一取得複賽資格的田徑運動員,他便是本世紀三十年代名噪中國體壇、被譽為“撐竿跳高大王”的關東名將符保盧。
符保盧原名符保陸,字寶盧。1913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二十年代初,隨父母(母係俄國僑民)移居哈爾濱。他自幼身體健壯靈敏,喜愛活動。入小學後,經常練跑跳、拳術、也參加球類練習。在各種體育項目中,尤愛撐竿跳高。1928年,通過母親結識了擅長撐竿跳高的俄僑哥複登,並在其指導下進行比較正規的訓練。後轉入東省特別區第三中學讀書,又受教於體育教師王立疆,技藝水平不斷提高。1930年4月,符保盧被選為東省特別區體育代表隊成員,參加在杭州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以三米二十八的成績獲得冠軍,時年僅十七歲。
在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上,8月5日,符保盧在蒙蒙細雨中越過了三米八十的橫竿,取得了複賽權。當橫竿升到四米時,三次試跳均未成功,未能參加決賽。主要原因是他在國內帶去的竹製撐竿質量很差,加上旅途勞累。
未能發揮出在國內比賽時的水平。
符保盧赴歐參賽前,已考入中國航空公司學習駕駛飛機。1942年抗戰時期,因飛行失事,以身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