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不敢為主而為客(1 / 1)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①,而為客②;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③無行,攘④無臂,扔⑤無敵,執⑥無兵⑦。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⑧喪⑨吾寶。故抗兵相若,哀⑩者勝矣。

【注釋】

①主:指戰爭中主動進攻。

②客:指戰爭中被動防守。

③行:行列,行軍;道路。

④攘:舉起,伸出;也指戰士的束裝。

⑤扔:對抗,攻擊;引、捉。

⑥執:握緊,拿著。

⑦兵:兵器,武器。

⑧幾:接近。

⑨喪:失去,喪失。

⑩哀:悲哀,悲憤,哀矜。

【譯文】

領兵之人有這樣的說法:我不敢魯莽地采取攻勢,而寧可節製地采取守勢;不敢貿然地前進一寸,而寧可謹慎地後退一尺。這叫作行軍要像沒有行軍,伸出手臂要像沒有伸出手臂,攻擊敵人要像沒有攻擊敵人,拿著武器要像沒有拿著武器。災禍沒有比輕敵更大的了,輕敵就會使我喪失一切。所以在兩軍對陣實力不相上下時,哀矜的一方必定會贏得勝利。

【延伸閱讀】

老子是樸實的、高尚的,但他並不傻。在軍事思想上,他認為不能對敵人太仁慈、太老實,所以便有“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等一係列論述。這些論述突出的是一個觀點——“兵不厭詐”。

“兵不厭詐”是兵家慣用的手法,如《三國演義》中所述黃蓋苦肉計、龐統連環計、諸葛亮空城計等,其實都是一種詐術,為的是迷惑敵人,以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使用這些詐術,必須不動聲色。

闞澤替黃蓋獻詐降書於曹操,老奸巨猾的曹操將這封信反複看了十餘次,忽然拍案張目大怒曰:“黃蓋用苦肉計,令汝下詐降書,就中取事,卻敢來戲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斬之。左右將闞澤簇下。闞齊閔王澤麵不改色,仰天大笑。曹操命將他牽回,叱曰:“吾已識破奸計,汝何故曬笑?”闞澤回答道:“吾不笑你,吾笑黃蓋不識人。”曹操問:“何不識人?”闞澤道:“殺便殺,何必多問!”曹操曰:“吾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奸偽之道。汝這條計,隻好瞞別人,如何瞞得我!”闞澤曰:“你且說信中那件事是奸計?”曹操曰:“我說出你那破綻,教你死而無怨。你既是真心獻書投降,如何不明約幾時?——你今有何理說?”闞澤聽罷,大笑曰:“虧汝不惶恐,敢自誇熟讀兵書!還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戰,必被周瑜擒矣!無學之輩!可惜吾屈死汝手!”曹操問:“何謂我無學?”闞澤曰:“汝不識機謀,不明道理,豈非無學?”曹操問:“你且說我那幾般不是處?”闞澤曰:“汝無待賢之禮,吾何必言!但有死而已。”曹操曰:“汝若說得有理,我自然敬服。”闞澤曰:“豈不聞‘背主作竊,不可定期’?倘今約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這裏反來接應,事必泄漏。但可覷便而行,豈可預期相訂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殺好人,真無學之輩也!”曹操聞言,改容下席而謝曰:“某見事不明,誤犯尊威,幸勿掛懷。”闞澤曰:“吾與黃蓋,傾心投降,如嬰兒之望父母,豈有詐乎!”曹操大喜曰:“若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諸人之上。”闞澤曰:“某等非為爵祿而來,實應天順人耳。”

由於闞澤的隨機應變,使黃蓋的苦肉計終於得逞,曹操上了當,後來便有魏軍大敗、蜀吳聯軍的勝利。而這苦肉計的導演者,便是東吳統帥周瑜。此公乃使用詐術的高手,常能不露痕跡地騙過對手。

“兵不厭詐”,通常都是行軍隱秘,出奇製勝,但也有虛張聲勢,故意嚇人的。如《後漢書·臧宮傳》記載:

東漢初年,劉秀登基不久,盤踞蜀中的公孫述尚有實力抗衡。有一次,劉秀部將岑彭與公孫述手下的田戎、任滿在荊州對峙,戰事對於漢軍極為不利。當地土著越人企圖趁機叛亂,駐紮於此的漢將臧宮,因為兵力單薄,無法以武力控製局勢。正巧當時轄境內各縣運送糧食,有幾百輛大車前來。臧宮靈機一動,連夜派人將城門門檻鋸斷,讓大車進進出出鬧騰了一整夜。“吱吱嘎嘎”的車輪聲震天動地,傳得很遠很遠。越人頭領聽說車聲響了整整一夜,連城門門檻都磨斷了,以為是漢軍大批援兵已經趕到,連忙牽牛抬酒前來犒勞,不敢再動叛亂的念頭。臧宮列兵排陣,磨刀擦槍,軍威整肅,聲勢浩大,讓越人頭領看得目瞪口呆,直冒冷汗。然後又殺牛斟酒,設宴殷勤款待越人頭領及其隨從,還送給他們許多禮物,加以招撫。從此起,越人便一心歸漢,平安無事了。

臧宮玩的也是“兵不厭詐”的招數。越人因為漢軍兵力不足而起反叛之心,臧宮便利用過境車輛來虛張聲勢,讓越人誤以為漢軍援兵大至。當越人來犒勞時,又故意抖擻軍威以震懾其心,然後設宴款待以安撫其心。恩威並用,使越人又敬又畏,服服帖帖。

臧宮以假造的威勢開場,以真誠的恩惠落幕,采取的正是守勢,可謂深得《老子》“不敢為主而為客”的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