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2 / 2)

《莊子·山木》有這樣一段描述:

有一次,莊子遊玩雕陵園,看到一隻不同尋常的喜鵲從南方飛來。這隻喜鵲張開翅膀有七尺寬,睜開眼睛有寸把大,從莊子麵前一掠而過,擦著了他的額頭,停在前麵栗樹林裏。莊子自言自語地說:“你這隻笨鳥,翅膀大而不飛向遠方,眼睛大而看不見東西。”

於是他撩起衣角,輕手輕腳地鑽進栗樹林,拉開彈弓準備射擊喜鵲。但正在這時,莊子卻停手了,因為他看到了這樣一幕:一隻蟬舒適地躲在樹陰裏,不知眼前麵臨著危險,身後有隻螳螂,正高舉著鋸齒般的爪子,準備捕捉它。而這隻全神貫注地抓蟬的螳螂,沒想到自己身後,正有隻大喜鵲窺視著,準備吞啄自己。馬上就要享受螳螂美味的喜鵲,沒料到樹底下有個人,正拉開彈弓準備擊斃自己。

就在這一刹那,莊子猛然驚覺,“人和動物一樣,隻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知身旁潛伏的危機,一心想危害別人,自己又何嚐不危險呢?”想到這裏,莊子扔掉彈弓轉身就跑,管栗林的見他匆匆忙忙的樣子,還以為他是偷栗賊,在後麵罵罵咧咧地追趕著。莊子一口氣跑回家,足足三天沒出門。

弟子問他為什麼,莊子語重心長地說:“我為了射擊喜鵲而忘掉了自己的處境,就如同看慣了濁水而突然看見清淵,心裏反而迷惘起來了。我曾聽老子說‘到了那個地方,就要遵循那裏的風俗習慣。’現在我因遊玩雕陵而忘了自身的處境,追著一隻喜鵲鑽進栗園,還遭到管栗林的一頓辱罵,這樁事情正值得反省啊!”

莊子講這個故事,無非是想說明“命運”是尖刻的,也是公平的。它會擺布人,也會捉弄人。誰要是逐利忘形,或傷害別人、那麼也將會有禍患臨頭,就像螳之捕蟬、鵲之捕螳、人之捕鵲一樣。

奉老子為教祖的道教,是信仰“天命”的。但不少道教學者,都主張有條件地控製“命”,駕馭“命”,並要克服“命”中的厄運,解脫“命”中的煩惱,從而修得幸福的“命”、超脫的“命”。成書於漢魏間的《西升經》,就曾提出“我命在我,不屬天地”的觀點,強調了人的“命”應該由自己來主宰,而無須依賴於外力。

西方睿哲也有《西升經》這種人能戰勝“命運”的觀點。如法國大文豪巴爾紮克說過“惡運,是最好的老師。”美國民主詩人惠特曼則說:“當我活著時,我要作生命的主宰,而不作它的奴隸。”這種敢於向“命運”挑戰的大無畏的精神,不能不使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