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民之饑,以其上①食稅②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③,以其上之有為④,是以難治。民之輕⑤死,以其求生之厚⑥,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⑦者,是賢⑧於貴生。
【注釋】
①上:君上、君王,統治者。
②食稅:吞食稅賦;猶取稅,統治者取稅以自養,如同取食物以自養。
③治:治理,統治。
④有為:強行妄為,為所欲為。
⑤輕:輕視,不怕。
⑥求生之厚:過分追求富庶,追求奢侈生活。
⑦無以生為:將生命置之度外。
⑧賢:勝過,勝於。
【譯文】
人民之所以受饑挨凍,是因為統治者吞食稅賦太多,人民難以維持生計而受饑挨凍。人民之所以難於統治,是因為統治者為所欲為,人民忍無可忍而難於統治。人民之所以不怕死,是因為統治者過分追求奢侈生活,人民起來反抗而不怕死。隻有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人,才比重視生命的人要高明。
【延伸閱讀】
老子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社會學家,但他十分清楚:勞動人民之所以生活貧困,是因為統治階級貪得無厭的剝削;勞動人民之所以難以統治,是因為統治階級為所欲為的壓迫。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誰也沒法解決“民之饑”、“民之難治”、“民之輕死”等難題,智慧如老子,也是回天乏術。
老子所說的上述情形,具有普遍意義,在古代經常發生,中國如此,外國也是如此。以古埃及而言,當時勞動人民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大部分被統治階級以稅收形式掠奪去了,剩下的僅能維持基本生活。這種付出艱苦勞動隻有微薄收入的不公平現象,造成了古埃及人民心理上的不平衡,他們便通過抗稅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不交稅或少交稅,在古埃及是要受到懲罰的,輕則施以杖刑,重則還要殺頭。但古埃及人民卻寧可受皮肉之苦,甚至冒死亡的危險,以此來換取免稅。他們以抗稅為榮,如果誰在官府麵前表現得頑強,給收稅的官員造成麻煩,那他就會得到人們的讚賞和尊敬。反之,如果誰不能亮出身上的傷痕,來說明自己怎樣頑強地抗稅,便會無地自容,被人瞧不起。
威爾金森所著《古埃及生活和風俗》中,載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個人因抗稅不交而被官府逮捕,審訊官生氣地問他:“你為什麼不交稅?”此人露出一副可憐的樣子說:“我交不起這麼多稅啊!”他的話音剛落,便被按倒在地,棍棒像雨點般地落到了他的身上。盡管他呼天搶地,請求赦免,但都無濟於事,這個杖刑實在是夠他受的了。他一次又一次地請求饒恕,可是審訊官都沒有理睬他,執行杖刑的下屬也毫不手軟,直打得他皮開肉綻,最後實在熬不住疼痛,不得不叫嚷道:“別打了,別打了,我馬上徼稅!”審訊官這才喝住行刑的下屬,教訓道:“你這個刁民!早一點徼稅,也免受皮肉之苦了!”他被釋放了,由一個刑卒押送回家,拿出應付的錢財交了稅。他向妻子訴說了被官府逮捕不得不交稅的苦衷,不料妻子卻大聲訓斥道:“你真是個懦夫、蠢貨、怕死鬼!沒想到官府第一次要你徼稅,你便讓他們如願以償了。我原以為,你會在受五六次打之後,才會說‘我會交的,別打了’,想不到你這麼不中用。由於你的懦弱,看來我們明年要交雙份的稅了,真是不知羞恥!”麵對妻子的誤解,可憐的丈夫隻得解釋說:“不,親愛的,我敢說我是實在忍受不了了,才答應交稅的。你先別忙著責備我,看看我身上的傷痕吧!我雖然不得不交稅,但他們也夠麻煩的了,他們至少打了我一百下,才得到這些錢財的。”妻子聽了這番話,怒氣才漸漸平息下來,為丈夫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堅強感到驕傲,開始安慰丈夫。
大多數古埃及人都有抗交稅收的心願,所以抗稅受到懲罰並不羞恥,羞恥的倒是在受懲罰時表現出來的懦弱。由於人民大眾敢於抗稅的強硬態度,不得不使統治階級上層重新考慮稅收政策。“食稅之多”、“求生之厚”,實在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的根本因素。因為人民生活實在太貧困,到了連油都榨不出來的時候,即使以杖笞、以殺頭相威脅,也是沒有用的了。
古埃及人民寧可使皮肉受苦,也要千方百計逃稅的行為,是一種無聲的反抗。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人民群眾都對沉重的賦稅感到不滿,但又沒有能力改變這種現狀,隻得采用抗稅這種消極的方法。但這消極中有著抗爭,棍棒下有著堅強。人們之所以讚歎和尊敬不屈的抗稅者,其實是流露了反對壓迫和剝削的心聲。他們希望這樣做,能夠引起統治階級上層的重視,認識到責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老子這一論點,與古埃及人民,可謂是心有靈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