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內陸開放型經濟專題(3)(3 / 3)

一、如何認識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

最近,國際經濟發生的大事非常多,可以說是1998年金融風暴以來,經濟形勢最困難的一年。從國際經濟的走勢來看,今年應該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變數最大的一個階段,然而我們要怎麼看待國際發展的長期趨勢及對中國的影響。

(一)我們要認清全球經濟的長期發展趨勢是不是出現一個大的變化

這需要我們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這幾年的發展,其淵源追溯到1980年裏根的新保守主義經濟政策。從國際經濟發展趨勢看,從1982年到2007年是非常明確的,邏輯非常清楚的,就是利用全球化、利用信息技術革命一直往前推進,而且前景光明,中間雖然碰到發展中國家,像拉丁美洲的債務危機、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但是這條路一直沒有停過,而且從中得到好處是明顯的。這種發展模式的頂峰,是2002—2007年這五年。這五年可以說是人類在市場經濟上發展最快的五年。從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一般的發展隻是局限在少數國家,但在這五年當中,全世界除了一些失敗國家,像阿富汗、伊拉克以外,其他國家無一例外的全部進入經濟加速增長,高速增長不再是中國的專利,印度、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在高速增長,發達國家歐美日三個經濟體全部都是高速增長。

這裏有一些數據看得非常清楚。比如說2006年頂峰的時候,印度的GDP增長率是8.3%,俄羅斯是6.5%,連阿根廷都是7.9%,所以,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絕大部分人在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那麼,這種發展趨勢是什麼因素構成的?其實大家非常清楚,它是兩重因素構成的。第一個就是我們在這25年當中發生了一次非常深刻的信息產業革命。畢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這個產業革命和重慶現在發展的電子工業,特別是微電子工業有直接的關係,我們在英文裏麵叫做“wintelism”,這是一個英文的複合詞,前麵是微軟的視窗,後麵就是英特爾(Intel),它們兩個開啟了技術路線。這個技術路線非常清楚:以前企業是越大越好,越多元越好,但是在wintelism的技術路線以下,企業回複到核心競爭力,所以微軟就做一樣東西——軟件;英特爾就做芯片。但它們通過這個技術標準的控製,不斷提升市場標準,不斷開拓新市場。跟這套技術路線相關的是整個企業的扁平化管理,企業的外包,然後全球化的分工,全球化的銜接,然後一係列的金融風險投資、一整套納斯達克的概念。從整個社會生活看,互聯網直接影響到每一個人。最後,整個全球的產業、企業進行一個全球的布局。因此,這個信息產業革命路線非常清晰,而且所有參與的人都從中得到了好處。

(二)在數量方麵的投入

因為經濟增長有兩種增長的動力,一種是技術的進步,另一種就是投入的增加。過去20年當中,中國和印度大量的人口、土地資源進入國際生產體係,轉軌經濟等也全部進入國際生產體係。在過去的幾年當中,包括中東、拉丁美洲、薩哈拉以南的非洲,它們的原材料和能源,也全部進入國際生產體係,全球經濟得以蓬勃發展。

因為有這樣一個非常強的技術動力和全球化的動力,過去15年中全球經濟抗風險的能力大大加強了,比如說20世紀90年代兩次金融風暴。墨西哥的比索危機沒有造成重大影響,1998年金融風暴對東南亞影響很大,但對全球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另外,2001年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對美國經濟也不構成實質性的影響,還有在2005年以後油價持續升高,也沒有在短期內像前兩次世界石油危機那樣迅速變成通貨膨脹。上述是近25年的一個長期趨勢。

我們今天關心什麼問題呢?要關心2005年以後,上述長期趨勢是不是會發生變化?是不是停下來了?下一步該怎麼走?總的來說,2005年以來技術進步出現了停滯的趨勢,我們原來期望的東西並沒有出現預期的效果,比如說第三代移動電話發展不好,技術、商業模式、融資模式都不行。出了什麼問題?怎麼去銜接?這兩年賣得好的電子產品就是蘋果公司的iPhone,但它並不是一種技術和商業革命性的東西,科技上亮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