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王窯匠認罪服法,證物俱在,整個案子就此了結。周大人不僅受到當地百姓讚揚,也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不久就升為江蘇巡撫。
時間一晃過去了五年。
這年夏天,周大人在蘇州辦完差,去寒山寺遊玩,寺裏的方丈十分仰慕他的為人,不但拿出香茗與他一起品嚐,還熱情邀他參觀寺院。
他們一路走一路興趣盎然地論今談古,當來到後院一口吊著的大銅鍾前時,突然,那鍾竟自個兒“嗡嗡”地響了起來,震得旁邊樹上的葉子“沙沙”地直往下落。
周大人驚奇地問道:“這鍾也不見有人撞它,為何卻自個兒響起來?”
方丈笑道:“大人有所不知,此鍾乃前朝所鑄,一共有兩口,並稱‘陰陽鍾’。陽鍾在前院,隻要它一撞響,這後院的陰鍾就會‘嗡嗡’地回應。”
周大人一聽,饒有興趣地歎道:“奇妙啊,真是奇妙!”
方丈說:“這兩口鍾係同一模具澆鑄,裏麵的紋路也一模一樣。其實這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前朝時候,很多寺院都鑄有這樣的銅鍾,佛門弟子若犯了淫戒,就會被扣在陰鍾裏,隻要陽鍾一撞,他就會被震得眼珠脫落,周身烏紫,七竅流血而亡。”
周大人聽了不覺連連搖頭。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天回到住地,那寒山寺院裏的鍾聲一直縈繞在周大人的耳邊,他不覺想起五年前東昌縣的案子,那孫鳳仙的死狀竟和方丈說的如出一轍,眼珠子也是脫落的。會不會孫鳳仙不是毒死的?可再轉念一想:不可能吧,凶手自己都承認了呀!
為慎重起見,周大人便去查看《洗冤集錄》,不料書中所述的所有中毒症狀,死者眼珠都是突暴的,並無脫落一說。
周大人不覺倒抽了一口涼氣:五年前孫鳳仙案,很有可能是自己誤判了。若真是這樣,這該如何是好?如果去東昌複查,自己今後的聲譽和前程肯定會大受影響;但如果不去,心中又如何安寧?
思來想去,周大人毅然去了東昌:自己聲譽再大,也大不過天下百姓之事啊!他令仵作撬開孫鳳仙棺材重新驗屍,發現孫鳳仙的骨頭全是白色的,由此推斷,她確實不是中毒而死。
周大人撚著胡須沉思良久,得知附近有一座牌坊寺,於是立刻脫下官服假扮香客前去探訪。果然,這寺裏有兩口一模一樣的大鍾,一口掛在院子裏,另一口落滿了灰塵,扣在後院一個偏殿的泥地上。周大人一看,這一口鍾至少有三四百斤重,沒有猛力是沒法把它掀起來的,經過仔細觀察,他把質疑目標鎖定在兩個身材壯實的和尚身上。
這兩個和尚,一個叫靜空,一個叫靜覺,周大人讓手下把他們叫來,臉一沉,對他們說:“靜空、靜覺,有人告你們偷了東西,本官要懲罰你們,把你們放進這鍾裏關上一天。”
靜覺聽了似乎沒有什麼反應,對他一個和尚來說,一天不吃不喝並無大礙;可靜空卻嚇得渾身發抖,連連求饒。
周大人突然就猛喝一聲:“大膽靜空,老實交代,五年前你是如何害死孫鳳仙的?”
靜空一怔,這才知道自己中了知府大人的計,一下子癱坐在地上,長歎一聲:“唉——命中該有此劫,終究還是不能掙脫啊!”
靜空交代,五年前他和孫鳳仙勾搭成奸。一天夜晚,他們正親熱時,不想劉貴回來敲門,他嚇得大驚失色,趕忙跳後窗跑了,可並沒有跑遠,就躲在不遠處的樹叢裏,待劉貴前腳一走,他後腳就折了回去,對孫鳳仙說:“我們幹脆遠走高飛吧!”於是兩人就匆匆來到牌坊寺,靜空去收拾行李,孫鳳仙躲在偏殿裏等他。不知怎的,孫鳳仙不小心弄出了聲響,這時住持正好出來解手,聽到動靜以為是有人在偷東西,就讓靜空去捉。靜空怕住持發現他和孫鳳仙的事兒,就趕緊跑進偏殿,掀開大鍾讓孫鳳仙鑽進去,想待避過風頭兩人再悄悄出逃。可沒想此時天已麻麻亮,恰是撞早鍾的時間,待鍾響過後,靜空瞅空再去掀開銅鍾,一看,孫鳳仙已血流滿麵、一命歸西了。靜空嚇得魂不守舍,於是就趁著大霧把孫鳳仙的屍體用袋子裝上,悄悄扛回去,栽贓到了劉貴頭上……
整個案子總算真相大白!
周大人責罰靜空一百大棍之後,判了他一個流放之罪。然後,他修書一封,如實向刑部稟告案情,請求依律懲處自己。事情傳到皇上那兒,皇上覺得周大人人才難得,不但赦免了他,還賞賜給他一方上好的端硯。
(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