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法國駐摩蘇爾領事保羅·埃米勒·鮑塔在任職期間對美索不達米亞北邊的荒漠上的神奇的上丘發生了興趣。有一次他在距摩蘇爾西北處喀霍沙巴德挖掘,挖出了亞述帝國最強大的國王薩爾貢二世的宮殿,其中有巨大平台上的雄偉王宮、巨形獅身人畫石像、浮雕石楹及楔形文字銘文。鮑塔把這些古物用筏子向下漂往波斯灣,在那裏裝船,經過南非好望角附近波浪濤天的水域,運住法國,舉國震驚。
鮑塔原是一名醫生,但他興趣廣泛,學養深厚,熱愛植物學和阿拉伯學,青年時還作過環球旅行。法國政府為了獲得早期亞述人的珍貴資料便給予鮑塔最慷慨的資助,還派遣了一位技藝高超的畫家跟隨他從事記錄、繪畫和雕刻工作。鮑塔不負眾望,經過三年的挖掘,終於使薩爾貢二世的宮殿露出本來麵貌。鮑塔的發掘成果,大部分藏於巴黎盧浮宮。這些古物的出土以及後來羅林遜對楔形文字的成功破譯,創立了世界上一種最為奇特的學科一亞述學。
亞述學起源於19世紀歐洲語言學家對亞述語的釋讀和研究。
它的創立人是羅林遜。
亞述王國從大規模的掠爭戰爭中取得了霸權地位,一度把統治權擴展到西部亞洲;從伊朗到地中海,直至埃及首都底比斯都成了它管轄的範圍。圖為亞述人渡海遠征的情形。
1933年,作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少校的羅林遜來到波斯。四年後的一天,他來到隱於大山中的比希斯頓村。這裏被波斯人稱為“眾神這是在尼姆德魯遺址發現的象牙雕刻品,題名”窗前的少女“,被稱為”尼姆德罾的蒙娜麗莎“。該作品高16厘米,約在公元前8世紀未完成,是深受腓尾基風格影響的亞述文化成果。該作品原藏於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但在2003年的伊拉吏戰爭中遭當地人搶劫。
居住的地方”,因為在2000多年前,波斯王大流士為紀念他本人的不世之功,曾下令文官用3種語言在這裏的岩壁上刻上浮雕和銘文。
羅林遜來到這裏被岩壁上的浮雕和銘文吸引住。他不顧危險攀上岩壁,抄錄了那用楔形文字刻寫的所有的碑義。從此他開始了對楔形文字的研究,並成功地破譯了岩壁上的美索不達米亞銘文,後來他還成功地破譯了蘇美爾文。1843年,羅林遜任英國駐巴格達領事,對庫雲吉克挖掘的泥板上的文字進行破譯,進一步豐富了楔形文字的研究資料。1857年,羅林遜的研究成果得到權威機構的正式認可,他也被稱為“亞述學之父”。亞述學的創立,豐富了人們對美索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認識。
亞述人是居住在兩河流域北部(今伊拉克的摩蘇爾地區)的一支閃族人。亞述人建立起來的亞述王國在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成為兩河領域的軍事強國。由於亞述處於特殊的被異族包圍的地理環境,經常受到敵對民族進攻的威脅,加之國土、資源又非常有限,使亞述人養成了好戰的習性。亞述那西爾帕二世(前883~前859年)曾攻占敘利亞,擴張領土到卡爾赫米什附近,兵臨腓尼基海岸。
其後繼者薩爾瑪那薩爾三世(前859~前824年)在位35年,發動了32次的遠征,兩河流域北部和敘利亞地區的許多小國大都被征服,公元前8世紀下半期,擴張的規模遠遠超過了以往,終於形成龐大的軍事帝國。
公元前744年,亞述王進軍東北,征服了烏拉爾圖的同盟者米底各部落。次年,又西征烏拉爾圖的北敘利亞各同盟國獲勝。公元前742年,亞述軍再次西征敘利亞,圍攻阿爾帕德城,曆時3年終於取勝。公元前739年,敘利亞、巴勒斯坦、腓尼基及阿拉伯等地區19國聯合反抗亞述,被亞述大軍征服。公元前714年,薩爾貢二世奔襲烏薩爾貢一世。這位閃族的開國之君,雖然出身卑微。但卻是美索不達米亞曆史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在位50餘年,出征達34次,建立了薩爾貢帝國,自稱是“天下四方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