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亞述或尼尼微蹤影(2 / 3)

拉爾圖腹地,最後攻占其宗教中心穆薩西爾,使烏拉爾圖一蹶小振。

為了爭奪兩河流域的霸權,亞述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南鄰巴比倫。

公元前688年,亞述軍攻陷並摧毀巴比倫城,俘迦勒底王,從此巴比倫被亞述控製達數10年。

埃蘭古國位於今伊朗西南部的胡齊斯坦。從公元前7世紀它成為一個軍事強國。為了爭奪巴比倫這一戰略要地,亞述與埃蘭戰事迭起。公元前652年起,亞述王率軍苦戰3年,終於擊敗了巴比倫和埃蘭等軍隊。公元前648年,巴比倫城被攻陷,巴比倫王自焚而死公元前642~前639年,亞述對埃蘭發起強大攻勢,最後攻入蘇薩,埃蘭淪為亞述屬地。

公元前7世紀後期,亞述帝國的經濟力量已被多年的戰爭消耗殆盡,其軍事威力也已成強弩之末。公元前614年,米底人的軍隊乘亞述軍隊在外作戰內部空虛之機,攻陷千年古都亞述城。公元前612年,迦勒底和米底聯軍又攻陷帝國首都尼尼微(“獅穴”),業述王自焚於宮中,亞述王國壽終正寢。

亞述王國本身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們創造丫高度發達的義明,為世界文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記。有人認為,戰爭和豈術是亞述人貢獻給人類的兩大作品。事實也是如此,由於亞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所以亞述時期留下的浮雕作品,幾乎全是與軍事有關。亞述王朝的幾個重要國王都十分熱衷於大規模的宮廷建築,其中尤其以薩爾貢二世在杜爾一沙魯金城(現霍爾薩巴德)內修建的皇宮最為輝煌。

亞述王國早已沉埋於曆史的煙塵中,然而世人對業述人所創造的兩河文明依然津津樂道。15世紀初人們開始了對亞述王國的首都尼尼微遺址的尋找。

1472年,意大利人巴布洛以一腔懷古之情遊曆古波斯時,在設拉子一座廟宇的牆壁上看到一種像楔子一樣不規則排列的奇怪文字,當時他帶著滿腹疑惑回到了意大利。1616年,又一個意大利人彼得羅·德·瓦萊來到設拉子,把印有楔形文字的磚塊帶回到意大利。

這是楔形文字首次登上歐洲大陸,引起轟動。這些文字形狀像楔子後來被稱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人的一大發明。蘇美爾文由圖畫文字最終演變成楔形文字,經曆了幾百年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才告完成。

1756年,丹麥國王派遣了一個6人科學考察小組去西亞探險,可不幸的是隻有數學家卡爾斯股·尼布爾幸存下來。他克服重重困難設法到了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在今伊朗西部設拉子附近),對那裏作了極有價值的考察。他不僅抄錄了該地的楔形碑文,還第一次借助於草圖,向同時代的人闡述了自己對“尼尼微”古都遺址的見解。

尼尼微是《聖經》中所說的先知約拿布道的城市,跟《聖經》一起為人們所傳誦多年。《聖經》中說“耶和華必伸手攻擊北方,毀滅亞述使尼尼微荒蕪幹旱如曠野。”《聖經》故事中記載多比雅攜妻回尼尼微時這樣寫道:多比雅攜同妻子和天使拉斐耳帶者奴仆牲畜等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當他們走到尼尼微效外的喀什林城時,拉斐耳對多比雅說:“你還記得我們離家時你父親的狀況吧?咱們應在你妻子到家之前把家整堙好,你看怎麼樣?你可別忘了把魚膽帶上。”多比雅同意了,他同拉斐耳在眾人之煎趕到了家中。亞拿正坐在路邊,像往常一樣等她的孩子回來,當看到走來的確實是多比雅時,她喊了起來“看哪,我的兒子回來了,快看哪!我兒子跟他朋友一起回來了!”她邊喊邊向兒子跑去,一把抱住了他,說:“我總算活著見到了你,我的孩子,現在我死也心甘了。”說著說著,她又哭了起來。

另一位英國探險家克勞蒂烏斯·詹姆斯·裏奇是一位天才式的人物,少年時就熟通好幾種東方語言,並對古代史和古遺跡深感興趣,他的夢想就是想找到消失了的尼尼微城。1820年,他任東印度公司駐巴格達顧問時,考察了巴格達以北的許多土丘,搜集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和資料。然而就在他繼續為尋找尼尼微城而努力時,一場莫名其妙的霍亂使他英年早逝。當時他才3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