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亞述或尼尼微蹤影(3 / 3)

繼尼布爾和裏奇後,對挖掘尼尼微發生濃厚興趣的要算前麵提到的鮑塔了。當時他在摩蘇裏附近挖掘其實就是想尋找尼尼微的遺址,可是幹了好幾周隻找到幾塊磚頭,於是失去了興趣。隨後,他又聽說向北幾公裏外有一個叫喀霍沙巴德的地方,可以找到大量的刻文磚。便又開始了新的挖掘,卻意外地挖掘出薩爾貢二世的宮殿,尼尼微仍無蹤跡。後來還是英國人亨利·奧斯滕·萊業德解開了這個謎。

萊亞德1817年出生於法國巴黎,年輕時曾在英國攻讀法律,但他對考古抹感興趣。22歲時曾到兩河流域考察,1845年,28歲的萊亞德據《聖經》上描述的尼尼微的位置,在美索不達米亞進行考古挖掘。萊亞德發現的第一個遺址是一個叫尼姆路德的城市。尼姆路德城與鮑塔發現的喀霍沙巴德有相似之處,曆史上都曾作過亞述帝國的首都,但不是尼尼微。

1847年,萊亞德開始發掘庫羊吉克--鮑塔在發現喀霍沙巴德這塊浮雕出於尼尼微宮內,也是大幅獵獅圖的局部,一頭牝獅已中箭,它的後腿無力把後半截身子抬起,而強壯的前爪仍然極其有力,掙紮著想讓全身都站起來。它昂首怒吼,發出悲鳴,形象動人,給人以一種悲壯感。從這個浮雕中可以看出,公元前7世紀,亞述王宮裏的淺浮雕裝飾雖然在內容上沒有更多變化。但在技藝上已達到它的高峰時期。淺浮雕形象寫實傾向被大大加強了。

之前曾檢測過然而又放棄了的土丘。萊亞德發現鮑塔當時找對了地址,隻是挖掘得不夠深。萊亞德在庫羊吉克下麵20英尺處發現了大量的文物。正如亨利·羅林遜在翻譯楔形文字過程中很快證實的一樣,庫羊吉克才是《聖經》中所說的先知約拿布道的首都--人們要尋找的真的尼尼微。

尼尼微城建在一個高達25.米的山坡上,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占地約7.5英畝。城牆全長達7.5英裏。城牆分內外兩重,內牆較矮,建有城塔。外牆較高。城內建有許多神廟和宮殿。

萊亞德的發現使英國人很振奮,大英博物館決定資助對遺址進行深入挖掘,通過幾年的發掘,萊亞德在尼尼微收獲驚人。他發掘出了自公元前704~前681年一直統治著亞述的國王辛拿切利甫的部分宮殿。宮殿擁有71間房間,其中一間是隨後建造的圖書館,這是薛西斯是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的兒子。他登上王位後,決心為父親報仇。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臘。為此。他精心準備了4年,動用了整個波斯帝國的軍力。於公元前480年春從齊集小亞撒爾迪斯分海、陸兩路。向希臘進發。波斯大軍走到赫勒斯邦海峽,薛西斯下令架橋,這支波斯大軍用7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過海峽。有個親眼看到?這一切的當地人、驚恐地說:“宙斯啊,為什麼你變為一個波斯人的樣子,並把名子改成薛西斯,率領著全人類來滅亡希臘呢?”

辛拿切利甫的孫子,阿西巴尼浦的傑作。圖書館收藏了古亞述國大量叢書--從語言、曆史、文學、宗教到醫學,無所不有,宮殿至少還有27個人口,每一個都由巨大的牛、獅或者獅身人麵石雕衛士守衛著。也許最令人難忘的要算是那些記載著亞述曆史和神話的石雕壁畫。勒亞德估計,如果把這些畫一幅接一幅地排列起來,幾乎有2英裏長。

由於大英博物館提供的資金極其吝嗇,惱怒的萊亞德於1851年離開發掘地,返回了英國。

然而萊亞德使尼尼微城恢複了本來的麵目,其對世界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被牛津大學授予名譽博士稱號,後來出版了兩卷本的《尼尼微古跡》等著作,名噪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