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荒誕奧秘(8)(1 / 3)

夜半,隻見幾片黑影從古堡深處飄出,在悠悠地晃了幾圈後,便降落在漁網上。流浪漢馬上將網繩拉緊,拉攏網體……第二天清晨,流浪漢拖著網包從古堡中健步走出。頓時,趕來看熱鬧的人群將這位能活著走出古堡的英雄圍得水泄不通。流浪漢展開網包,躺在裏麵的,除去那隻已死去的猴子外,還有幾隻蝙蝠。“這就是凶手!”他指著蝙蝠告訴大家。

原來,流浪漢是智利聖地亞哥大學的生物學教授,他之所以要化裝揭榜,主要是怕萬一破不了案會影響自己的聲譽。

麵對眾人疑惑的目光,老教授講起了蝙蝠:

蝙蝠這類小獸的品種很多,它們的食譜各有不同。人們常見的蝙蝠多數是以昆蟲為食物的,但有些較凶猛的品種,也吃小型的脊椎動物,包括老鼠、小鳥、蜥蜴和青蛙,甚至還吃比自己小的同類。在所有的蝙蝠中,食性最為特別的,要算是吸血蝠了。這是一類專靠吸動物血液為生的蝙蝠,隱藏在古堡裏的神秘殺手就是它。

吸血蝠有著特殊的牙齒,前麵的門齒和犬齒特別發達,門齒有銳利的“刀口”,可用來切破動物的皮膚。它的舌頭在舌邊,舌腹麵有溝,可形成吸管來吮吸血液。

吸血蝠通常攻擊牛、馬、驢等大型家畜。如果吸不到動物的血就會去吸人的血。當人進入夢鄉的時候,它們就偷偷地襲擊過來,專找身體裸露的部分叮咬,先舔它的受害者,然後咬去一塊表皮,就開始吸血了。

那麼,難道人沒有知覺,會聽任它們吸血嗎?是的,吸血蝠的吸血過程進行得幹淨利索,被它叮咬的人幾乎沒有什麼感覺,一般都不會被咬醒。況且,宿在這裏的人多是在日間趕路已很辛苦的過路人,晚間睡得很死,也不易驚醒。這可惡的吸血者的吮血過程,往往可持續20~30分鍾,這是因為它的胃延長成管狀,長度可以達到8厘米,要使這麼長的胃道填滿血漿不是幾分鍾就能辦到的。

看來,古堡中的吸血蝠數量不少,所以,往往在一個人身上會叮上許多吸血蝠,被吸掉的血的總量是相當可觀的。更可怕的是,由於吸血蝠的唾液中含有抗凝血物質,使血液不會很快地凝固,因此,被它咬過後,傷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流血。這些死者實際上都是因血流盡而死的,由於這種死是在甜蜜的夢鄉中不知不覺降臨的,所以死者的神態也都很安詳。

最後要告訴大家的是,這一帶原本沒有吸血蝠,後來不知從哪裏遷來了一批,於是才有了這樁疑案,才有了我們的這個故事。

神秘的夜襲者

1985年4月26日晚,在安徽歙縣中學校園裏的大樟樹下,發生了一起奇案:在幾分鍾內,接連有4名學生的頭部被來曆不明的利器刺傷,血流滿麵。據說,當他們毫無戒心地從這棵百年古樟樹下走過時,隻聽得“潑剌剌”的怪聲響起,隨後便是一陣風,再後利器便刺到了頭部。

值班的兩位老師聞訊後,即趕往現場勘查,但未發現任何作案痕跡。他們決定躲在黑暗處埋伏起來,看個究竟。1小時之後,遠遠傳來了腳步聲,待腳步聲來到樹下時,傳來了“哎喲”的叫聲。顯然,襲擊事件再次發生了!

兩位老師衝了上去,手中的大號手電筒幾乎同時按亮了,兩條交叉搖曳的明亮光柱同時射向古樟樹下和夜空中,進行緊急搜尋。好家夥,不遠處的低空竟盤旋著一頭周身披著暗褐色羽毛的貓頭鷹!它顯然被刺目的電光所激怒,雙眼四周呈放射狀羽毛所構成的特有“麵孔”變得更加駭然恐怖。此刻,這頭猛禽倏地避開光柱,癡如旋風般飛向了黑暗中。

毋庸置疑,剛才向幾位路過學生頻頻發動夜襲的,就是這素有“夜貓子”之稱的貓頭鷹,“凶器”便是它那呈鉤狀的彎曲嘴。然而,由此又引出另一個謎:貓頭鷹是主食鼠類的益鳥,一般說來不會主動侵犯人類,這次為何一反常態呢?

教生物的劉老師是這樣判斷的:貓頭鷹是一種典型的夜行性鳥類。它在黃昏和夜裏活動異常活躍,但白天常常是呆坐枝頭,雖圓睜雙眼,卻很難看清周圍的一切。正因為如此,在大白天,貓頭鷹——尤其是羽毛還未豐滿,飛翔能力欠佳的雛鷹——往往易受外來侵害。這很可能是貓頭鷹在受到某些人的惡意傷害後采取的報複行動。

學校在進行調查後,終於搞清楚了。原來在4月26日下午,不知怎麼搞的,一隻小貓頭鷹從樹上掉了下來,被一名學生抓走了。貓頭鷹痛失愛子後,便在夜間開始向人行凶報複。

結果是令人欣慰的。在第二天夜幕降臨的時候,雛鷹被帶到古樟樹下放飛。於是,校園裏又恢複了往日的安寧。

1988年8月,在南非的一個農場裏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

有個叫傑裏的過路客商,是夜投宿在這個小農場裏。他把自己的奧斯汀轎車停在住房對麵的空地上後,就進屋休息了。第二天醒來,出門一看,奧斯汀轎車已麵目全非了:兩個前輪被拆了下來;兩盞車燈被砸得粉碎;車後的一排尾燈全被砸壞了;車身上“傷痕”累累。

傑裏大惑不解:是誰這麼缺德,與他過不去?而農場女主人心裏非常明白:這是獅子對她的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