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荒誕奧秘(9)(2 / 2)

鱷口脫險

關於鱷魚這種猙獰可怕的爬行動物,古今中外都有著不少傳奇般的故事。

唐代元和十四年(819),文學家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那時,潮州地區活躍著許多鱷魚。它們吞食家畜,傷害人類,總之,作惡多端。韓愈決心為民除掉這一害。

這書呆子的措施也頗有趣,隻見他派人將一頭豬、一隻羊投入鱷魚出沒的江中,同時肅立江邊,口念《祭鱷魚文》,命令眾鱷魚在三天之內遷徙到南海去。“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天還不走,就不要怪我不客氣了。

能不能奏效呢?奇了,據說就在當晚,鱷魚趁著一陣大雷雨,全都搬走了。

1945年2月29日夜間,由山本太郎大佐率領的1000多名日本陸軍官兵,被英軍追擊得走投無路,逃入緬甸蘭裏島上的一處沼澤地中。這觸怒了沼澤地老住戶——鱷魚。於是,一場血腥的屠殺開始了。天亮後,沼澤地裏滿是被鱷魚撕扯得七零八落的日軍碎屍,僅20餘人幸存下來。

那些鱷魚,按當地華僑的說法,就是當年韓愈驅趕過去的鱷魚的後代。實際上,按現在科學的說法,鱷魚之所以在潮州絕跡,是由於人為捕殺,以及天氣變冷的緣故。

鱷魚性情凶猛,人若受到攻擊,幾乎就是死路一條。可說來真是難以讓人相信,在非洲的馬拉維,有個人被鱷魚拖進水裏,而且還被拖進了鱷魚洞裏,居然能死裏逃生。

奇事的開頭並無奇特之處:有幾個人站在河邊,突然,從河裏鑽出一條大鱷魚來,咬住了其中的一個人,把他拖下水去。這事情來得這樣突然,待河邊上的人清醒過來,想去救他時,人早沒影兒了。

這夥人惟一能做的,便是跑回去報信;遇難者的家屬能做的,也隻是站在河岸上嚎啕大哭而已。大夥心裏都明白,這個人算是完啦,連屍首也不會留下。

事情發展到夜間才有了“奇”的色彩。

半夜裏,遇難者的家屬聽到了敲門聲,開門一看,嚇壞了:“死者”渾身是泥地站在門外呢。真是活見鬼了,他是怎樣複活的呢?後來,由於“死者”的說明,才知道他不是複活的,而是——原來就沒有死。

“死者”是這樣敘述的:不幸的是,鱷魚在岸邊站著的許多人中選中了他,把他拖入水中。

幸運的是,這鱷魚的巢穴離出事地點不遠,還未等他淹死,便被拖入了這畜生的老窩裏。這個鱷魚洞和其他鱷魚洞一樣,洞口在水下,有一條通道斜著往岸上而去。他被拖入水洞後,接著就進入了陸洞,所以不會被淹死了。當時他一下水就昏了過去。

當他蘇醒過來後,發現自己躺在陰暗潮濕的洞穴裏,身邊便躺著那條鱷魚。他嚇得一動也不動,心驚肉跳地臥在鱷魚邊上裝死。不知過了多少時候,鱷魚動身離開了他,大約是到河裏去了吧。他如獲大赦,趕緊往上爬到通氣孔那邊去——作為當地的居民,他熟知洞的上端必定有一個露在地麵上的通氣孔,那是鱷魚用來維持呼吸用的。他拚命地扒通氣孔,將它擴大,最後終於鑽了出去,帶著一身泥濘,喪魂落魄地跑回家去。

一般人對這種奇事聽過就算了,可動物學家還要學究氣十足地探討說:這個遇難者的死裏逃生,與鱷魚的取食特點有關。

鱷魚的齒叫槽生齒,別看它那麼鋒利,可隻能咬斷骨和肉,卻不能咀嚼。所以,這牙齒主要起“夾子”的作用,無法當“磨子”使用。為了使吞下的食物消化掉,鱷魚會分泌高度酸性的消化液,還常吃一些沙子、石頭之類的東西,通過強有力的胃肌有規律地收縮,將食物攪拌、磨碎。

鱷魚的咽喉比較狹窄,它不像蛇,頜骨可以脫開,能吞下大於自己頭部的食物。這就決定了鱷魚隻能吞下小塊的食物。所以如果野獸太大,它就咬住食物,在水中急速甩動,將它撕裂;或者在樹幹或岩石上將它摔碎,再零吞下去。

當捕獲到較大的動物時,一般體形稍小的鱷魚就無法將它們撕碎了。它們采取的方法就是:

將動物弄死先拖回洞裏,待動物屍體開始腐爛,變得較易撕碎時,再慢慢享用。那個非洲人之所以能從鱷魚口中生還,原因大約就在這裏吧。

神樹仙塔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