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他在海邊散步以驅散煩惱時,偶然聽見一片爭吵聲。好奇心驅使他走了過去,原來是兩位遊客在出售海產品的貨攤前指手畫腳地對罵。一個理直氣壯地說:“這粒珍珠是我先預定下來的,你憑什麼買走?”另一個也不甘示弱:“我出的價錢比你的高,老板願意賣給我。”兩人互不相讓,吵個沒完。然而,禦木卻無心再聽他們吵下去。
回到賓館,禦木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想:天然珍珠這麼貴重,產量有限,若能用人工養殖珍珠,一定能夠發大財。
於是,他立即購買書籍、資料,仔細研究珍珠生長的機理。經仔細觀察後他發現,珍珠是不能化解的異物進入母貝體內排不出而產生的,這就是“蚌病為珠”。他在一處淺海灣建立了珍珠養殖試驗場,經過反複試驗,終於研究出了將玻璃珠子塞進珠母貝的養殖方法。
數年之後,人工養殖珍珠已經為禦木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使他成為“世界珍珠大王”。
同樣是看吵架,許多人隻是隔岸觀火,而禦木卻因此捕捉到了一條有用的信息,由此發明了人工養殖珍珠法,發了大財。也許,這正是“有意栽花”和“無心插柳”的區別吧!
珍珠是名貴的裝飾品,也可作藥用。珍珠依大小和形狀不同而價格相差很大。低級珍珠每克隻值幾元至幾十元,高級珍珠每克值數百元;直徑超過8毫米的超高級珍珠以粒計算,每粒值幾十萬元以上,遠遠超過黃金。1934年5月7日,在菲律賓巴拉旺灣采集到的一隻巨貝中,發現一顆質量為6 350克、半徑7厘米大珍珠,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海水珍珠,被稱為“老子珍珠”,現存於美國舊金山銀行的保險櫃中,價值408萬美元。1986年,澳大利亞西部有人在白蝶珠母貝中培育出一顆形狀奇特的珍珠——由九顆附殼珠連成一體呈十字架形,因此取名叫“南方十字架”。
異常的地磁
我們知道,地球像是一塊大磁鐵,有很弱的磁場;北磁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南磁極在地理北極附近。所以磁針都指向南北。
1874年,俄國科學家斯米爾諾夫在該國庫爾茨克地區偶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他的磁針並不指向南北!這種情況叫地磁異常。
是什麼原因使地磁異常呢?他進行了分析,認為這預示著該地區有可能存在著巨大的天然磁鐵,其磁力比地磁更強,同時也預示著地下可能存在著巨大的磁鐵礦。不過,鑒於當時的條件不成熟,這一鐵礦未能發現。
偉大的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誕生。根據前述史料,1919年列寧指示對該地區進行地球物理勘探。1923年,第一個鑽孔在163米深處找到了巨大的鐵礦。此事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迅速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地磁的起源和地磁磁極像一個撲朔迷離的謎團,在曆史上曾曆經多次失敗的推測,直到1996年上半年才有了一個較為圓滿的謎底:美國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立實驗所加裏·格拉茨邁爾和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保羅·羅伯茨進行了長期而複雜的計算機模擬實驗研究後得知,以岩石和堅固金屬為核心的地球3 000~5 000千米深處有一個很厚的液體金屬層,這金屬層繞著地心轉,但轉速很慢,低於地球自轉的速度。這一轉動的液體金屬層形成一個環形電流,所以形成地球磁場。研究人員在用計算機進行3個月的計算還驚喜地發現,模擬的地球磁場南北還會顛倒過來,這與地球磁場的換向不謀而合。地球磁場的換向周期很不穩定,一般約4~100萬年,最近一次換向是在775萬年以前。他們對換向原因的解釋是,堅固的核心和它周圍的液體層是兩塊相對的磁石,但隨著攪動液體磁石的對流力的變化,液體磁石就會倒換,即南北極顛倒。雖然以上學說仍需實踐證實和檢驗,但比以前的幾種學說都要成熟得多。
以前幾種不成熟的學說如下:
①“地心磁體說”:認為地核和地幔內存在一塊天然磁體,所以地球有磁場。由於地核和地幔的溫度都很高(地核界麵約2 400K,100千米深處的地幔約1 500K),大大超過了鐵和鎳的居裏點(分別約1 043K和631K),所以這一假說不能成立。
②“導電球磁體說”:由於探空火箭發現靠近地表有一徑向電場,電場方向向下,所以地球表麵帶負電荷(計算約為5×105庫侖),地球外導電層帶正電荷,其間以厚約50千米的不良導電層隔開。由於地球自轉形成自東向西的環形電流,和外導電層正電荷隨地球自轉而產生的環形電流都形成磁場,其總和就是地球磁場。但計算表明,這兩個磁場都比實際地磁場弱得可忽略不計:實際地磁場約5×105特斯拉;地球環形電流磁場約10-13特斯拉,外導電層環形電流磁場也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