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太陽風感生電流磁場說”:1958年,美國詹姆斯·範·艾倫小組由“探險者”和“先鋒”
號衛星發現地麵上空的兩條寬大輻射帶(當時人稱“艾倫輻射帶”),後來的衛星證實實際僅是一條輻射帶,此後便稱為磁層。由於太陽風中的高能帶電粒子(主要是質子和電子)高速進入磁層,會受到洛侖茲力而偏轉,在磁層頂部形成電流,其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這一電流在地球表麵產生的磁感應強度即是地磁場。由於太陽風會因麵對太陽或背離太陽而變,因而地磁場也會變化的,但實際地磁場卻相對保持恒定。所以,這一假說也未根本解決地磁起源問題。
④“自激發電機說”:認為地球基本上是一個導電流體球,地核中原來就存在像銀河中某處存在的那種弱磁場,液態地核中持續發生差異運動或對流;按磁流體力學規律,地核物質和上述弱磁場相互作用,引起自激發電機效應,使原弱磁場加強而形成地球磁場。但這種假說未經證實,也不能解釋地磁南北磁極會顛倒的變化。地球磁場的磁極顛倒的原因是什麼?這也是1997年第4期《自然》雜誌載文中當今世界97個物理難題中的第17個難題。
1996年9月18日,《參考消息》登載了日本文部省核聚變研究所一個研究小組負責人佐藤哲也的研究成果:他們用電子計算機模擬實驗表明,地球是由最深部的高溫鐵塊——內核(熱源)及其外部流動的鐵等構成的外核(流動體)構成。熱源的熱變成能源,在外殼形成幾個柱狀等離子旋渦,複雜的運動產生電流,從而形成地球磁場。這與前述美國格拉茨邁爾等關於地球形成原因的說法有一些相似之處。
銅草引路
1949年,地質學家伍德沃德在讚比亞西北的卡倉瓜考察。一天,他偶然發現該地有一種他未曾見過的開藍花唇形的草本植物,當地人稱“和氏羅勒”。經過一步考察後,他還發現,凡是適宜這種草生長的地方,土壤中的含銅量都很高。
這兩個偶然事件促使他對這種草進行栽培試驗,以研究為什麼長這種草的土壤中總是含銅較多,草和銅之間有沒有聯係。
經過試驗,他終於從中得到信息和啟發,由它可追溯到銅礦。由此,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儲量為9億噸的大銅礦,其引路人就是這種植物,於是它被命名為“銅草”。
花草“報礦”是個普遍規律。1934年,捷克斯洛伐克有兩個化學家,他們在研究沃斯蘭近郊玉米的化學成分時,用顯微鏡發現玉米灰中有“細絲”和小金屬片。奇怪!這些東西竟像黃金一樣,隻能溶解在王水裏。難道會是黃金嗎?他們分析了那裏的土壤和礦石,發現每噸礦石裏真的含有約02克黃金。黃金怎麼跑到玉米粒裏去呢?進一步研究表明:玉米和某些其他種植物都能從土壤中吸收黃金等金屬元素,並且還能將其積聚起來。
顯然,植物“報礦”的原因是因為它吸收的養料中有各種不同的礦物質,而不同植物吸收哪幾種礦物質各有不同的選擇。經研究表明:艾蒿報錳礦,鐵苦麻報鐵礦,異極草和車前草報鋅礦,石鬆報鋁礦,鈴形花報磷灰石礦,錦葵報鎳礦,紫苜蓿報鉬礦和鉭礦,等等。而蕎麥、黃瓜、蘿卜、紫雲英等植物還可幫助尋找鈾、釷礦,這是因為鈾和釷會放射出看不見的射線,對植物生理有很大影響的緣故。此外,中國長江沿岸有一種叫海州香薷的植物,也能像銅草那樣報銅礦。
中國唐朝《西阻雜俎》記:“山上有蔥下有銀,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薑下有銅錫,山有寶玉,木旁枝皆下垂。”說明祖先早已知道植物報礦這一規律。
不但植物可以“報礦”,動物也能“報礦”。例如,在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有一種灰色羽毛的小鳥,它常棲息在一種叫“莫拉”樹的枝上,發出尖厲的叫聲,很遠都能聽到。通常隻要聞聲尋去,便能在鳥兒附近找到含金的礦脈。因此,人們叫它“礦工鳥”。為什麼動物也能報礦呢?原來,莫拉樹隻生長在含金礦脈附近,而礦工鳥就喜歡棲息在莫拉樹上。此外,狗、螞蟻、蜜蜂等也都能幫助人類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