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阿基米德正在家裏,全神貫注地蹲在地上研究一幅幾何圖形。他在苦思冥想,完全沒有聽見街上馬蹄的踐踏聲,嘈雜的叫喊聲和雜亂的腳步聲,他完全沉浸在思維的世界裏。
氣勢洶洶的羅馬士兵一腳踢開房門,不禁愣了一下,他沒想到馬賽拉斯將軍要他找的人是個糟老頭子,便大聲吆喝道:“喂,老家夥,起來,趕快跟我走!”
阿基米德正在思考,對突然闖進來的不速之客很反感,尤其是他那驕橫的聲調。他抬起頭,以不屑的口氣說:“嗯,你沒看見我正在工作嗎?”
說罷,他仍然低頭看著地上的圖形。
羅馬士兵一腳踩上去,正好踩在幾何圖形的中間。
“你踩壞了,混蛋!”阿基米德怒不可遏,用畫圖棍子戳著士兵的鞋。
羅馬士兵後退了一步,惡狠狠地舉起了劍……隻是在這時,阿基米德方才明白站在他麵前的是他的敵人。他知道他的生命危在旦夕,但是他不願意馬上就死,他請求羅馬士兵給他一點時間,讓他證完這條定理,免得給世人留下一道尚未證完的問題。
但是,凶殘的羅馬士兵手起劍落,刺死了75歲的阿基米德,鮮血像噴泉一樣湧出,把地上的幾何圖形淹沒了。
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追求他畢生奮鬥的事業。在他死後差不多兩千年,英國出版了《阿基米德遺著全集》,這已經是1670年了。這是阿基米德留給全人類的財富。
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
1859年11月的一天,在英國倫敦的一家書店裏,人山人海,擁擠不堪,人們正在爭先恐後地搶購一本剛剛出版的新書——《物種起源》。
打開書,一行行醒目的字句馬上吸引了讀者:“我完全相信,物種不是不變的!”,“一切生物都不是上帝的創造物,而是少數生物的直係後代”,由此“人類的起源及其曆史將會得到證明。”
這個科學的見解,在當時是一種嶄新的觀點,它立即引起了人們熱烈的議論。歐洲人原來以為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在七天之內造出來的,而且永遠不變。教會灌輸的“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在漫長的歲月裏,禁錮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所以,《物種起源》就像一篇向教會挑戰的檄文,它以無數令人信服的事實,證明了各種生物,包括人類,都是由一種或幾種原始生物,經過很長很長的年代,從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複雜逐漸演變而來的。它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使生物學繼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和地質學革命之後,又一次掙脫了神學的枷鎖,解放出來了,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上帝造物”是多麼可笑的彌天大謊!
那麼,誰是這部巨著的作者呢?
他,就是偉大的生物學家查理士·達爾文。
熱愛大自然的少年
在英國蜿蜒曲折的塞弗恩河之畔,有一座叫希留布裏的小城鎮,鎮的最高處,坐落著一幢紅磚房。它的四鄰有果園、溫室與花房,周圍種植著金合歡和山毛櫸……這裏住著一個世代名醫的家庭。1809年2月12日,整個庭院沉浸在歡樂之中,人們正興高采烈地慶賀著又一個孩子——查理士·達爾文的誕生。
達爾文的祖父伊拉瑪斯·達爾文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不僅醫術出眾,而且是博物學家、詩人和哲學家。達爾文的父親羅拔·瓦爾寧·達爾文,也是當地著名的醫生。達爾文的母親蘇珊娜喜歡栽培花卉和果樹,她常教孩子們怎樣通過花瓣識別不同的花卉。在花園裏,年幼的達爾文經常和兄妹一起采花撲蝶,通過種種有趣的小“花匠”活動,漸漸和草木花卉建立了深厚感情。
達爾文8歲進了鎮上的小學校,——凱斯牧師主持的小學校,第二年,轉入布特勒博士學校。入學的第一天,他興奮極了,盼望著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可是,不久他就失望了。在凱斯牧師的學校和布特勒博士學校度過的七年中,課堂上講的都是些難懂的經文,沒有自然科學方麵的課程,枯燥無味的講授使達爾文感到厭煩。他在後來的回憶中說:“最有害於我的思想發展的,無過於布特勒博士學校了”,“這個學校對於我的教育,簡直是一個空洞的場所。”
於是,達爾文把精力和感情都傾注在課外的活動中。他常常去捕捉昆蟲,尋找礦石,拾揀貝殼和采集動植物的標本……這樣,達爾文在課堂上的學習成績就受到了影響。因此,老師和父親認為他的野外活動是“不務正業”。羅拔·瓦爾寧厲聲地責罵兒子:“你除了打獵,養狗,捉老鼠外,什麼都不操心,將來會丟你自己的臉,也會丟全家的臉!”
達爾文卻沒有因為受了責備而放鬆對課外的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他仍然請叔父講解晴雨表的原理;向一位校外的老師學習幾何學知識;還如饑似渴地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有一次,他借到一本名叫《世界奇觀》的書,讀了一遍又一遍,愛不釋手,幻想著有一天能到書裏描述的實地去進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