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環境影響不了尤裏的求知欲望,在那個荒涼落後的山區,尤裏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高中,他夢想著跑入大學神聖的殿堂。惟一的障礙就是沒有足夠的學費。向家裏求助是不可能的,隻有自己去想辦法。
碰巧,蒙大拿公立學校缺一名教師,尤裏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既可以籌集一些進大學的費用,還可以鞏固自己的所學的知識,一舉兩得。他決定去應聘。
由於他畢業成績優異,沒費什麼周折,他就成了蒙大拿公立學校的一名物理教師。
尤裏的教師工作做得非常出色,3年聘期滿後,學校極力挽留尤裏,請他繼續任教,但尤裏忘不了自己畢業時的理想,進大學深造才是他最終的目的。
1914年,尤裏輕鬆地考入了蒙大拿州立大學,學習動物學和化學。到學校報到後,尤裏才發現,自己教學積攢的錢根本無法供自己讀完大學。這確實是一件讓他撓頭的事。一切都得靠自己。尤裏聰明的大腦很快想出了解決的最佳方法。
首先,為了省錢,尤裏沒有去租住公寓,而是在學校的空地上搭起一座旅遊用的帆布帳篷,從教學樓內扯出電燈線,這樣,帳篷既能休息,也能學習。
其次,尤裏決定利用學校的假期時間到外麵打工,盡量以此補充不足的學費和生活費。
第三個方法,就是刻苦努力,把4年的課程爭取3年內讀完,無形中又少了一筆費用。
尤裏的方法奏效了,3年後,他順利地獲得了大學學士學位。
以後的發展就順利多了:1917~1919年他在費城巴雷特化學公司任化學師。1919年任蒙大拿大學化學講師。1921年在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從師劉易斯攻讀化學,1923年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這裏,應該介紹一下尤裏在1930~1931年的發現。
這段時間是尤裏最值得回味的日子,因為他發現了氫的同位素——氘,並因此獲得1934年諾貝爾化學獎。
氘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與氧化合生成的水,叫做重水。
重水是核反應堆中必不可少的中子減速劑。從這一點來看,它的被發現,意義是重大的。
但它從被發現到被科學界承認,卻經過了重重的考驗。
1930年,許多化學家都把研究同位素當做自己的研究課題,並相繼發現了許多元素的同位素,如氖有兩種同位素,表示為20Ne和22Ne,氧有三種同位素,表示為16O、17O、18O。氫原子是最簡單的,它有沒有同位素呢?對於這個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尤裏堅定地認為:氫一定有同位素。他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推斷出氫不但有同位素,而且不止一個。尤裏把氫的兩個同位素稱為氘和氚。僅靠推理是不能讓人信服的,尤裏要用實驗加以證實。
他采用“分餾”的方法,將液態氫蒸發,從殘液中找到了氘。他還計算出,氘約占氫的四千分之一。
1931年,尤裏將自己的發現公布於世。
通往成功的路從來就不是平坦的,英國化學家索迪首先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尤裏發現的根本不是氫的同位素。索迪是化學界的核心人物,而且早在1921年,由於他創造的同位素理論而使他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他的話是最富有權威性的,但尤裏並沒有盲目地崇拜他,他相信自己的判斷。
要想讓人們承認自己的發現,必須在各種學術會議上講演,隨時答複聽眾的問題。否則僅憑一紙枯燥的論文,是無法和索迪的反對意見相抗衡的。尤裏籌措到路費,開始到各地的科學會議上做馬拉鬆式的報告。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尤裏的發現終於被世人了解並承認,尤裏的名字也被世人所熟知。
氘的發現是尤裏一生中最感自豪的事情,他能夠預見到氘在能源方麵的重大利用價值,這是他備感欣慰的。
20世紀70年代,正是航天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尤裏已經80高齡了,但在“海盜號”火箭探索火星的計劃中,他還是被聘為特別顧問。
1976年,“海盜1號”和“海盜2號”相繼在火星表麵軟著陸,尤裏在自己參與的最後一項工作中,幸運地又看到了成功。
1981年,天才的化學家尤裏在拉霍亞自己的臥室裏平靜地去世了,終年89歲。
一顆天才的巨星隕落了。但尤裏留下的豐碩的科研論文和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卻流傳後世,永不磨滅。
生物化學界的奇女霍奇金夫人
少女的追求
多蘿西·克羅福特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小姑娘。她認定要幹的事,無論誰也無法阻止她。
當她在小學校裏接觸到那一顆顆色彩斑斕、晶瑩潤澤的物質晶體時,充滿好奇的心便深深地迷戀上了它。她因此與奧妙無窮的化學結下了一世之緣。多蘿西當時隻有10歲。
早在入學之前,她就已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她的第一位老師就是媽媽格雷斯·瑪麗。
格雷斯·瑪麗是一位勤奮好學、天資聰穎的女性,她隻有一張中學畢業證書,但憑著一種堅強的毅力,自學了高等學校的課程,成為一個出色的植物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