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多蘿西的父親約翰·克羅福特早在1910年就去了埃及。約翰當時作為一名英國派往埃及教育部的視察官員常駐在開羅。
多蘿西就是在那一年的5月12日出生在開羅的,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她4歲就被父母送回了英國,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在英國一個秀麗的村莊,多蘿西的這種生活持續了5年,一直到戰爭的結束。
重逢的時刻,多蘿西已經9歲了,她現在仍能回憶起那激動人心的一幕:
她的父母在站台上向她走來,幼年時那早已模糊的印象忽然清晰起來,多蘿西像隻小燕般撲進媽媽的懷抱,當她抬起頭時,看到了媽媽臉上流下的幸福的淚水。
在相聚的日子裏,父母親向多蘿西傾注了深情的愛,補償他們的女兒5年來未曾享受的父母親情。
格雷斯沒有放棄對女兒的教育和培養,她明白知識對一個人巨大的影響力,無知就等於愚昧。
在媽媽親切的啟發和誘導下,多蘿西幼小的心靈漸漸萌發了求知的欲望。
她首先熟知的是英國輝煌的曆史文明,在這個國家千年的文明史中,她隱隱約約覺察到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發展的巨大推進作用。
媽媽廣博的植物學知識也成了多蘿西汲取的“養料”,她很快就能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辨認出不同類別的花草蟲鳥。童年的啟蒙教育對多蘿西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學校裏,多蘿西的成績是最優秀的,對每一門課程,她都抱著極大的興趣。像她的媽媽一樣,她聰明、勤奮、好學上進,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由於條件所限,學校開設化學課後,做化學實驗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藥品和設備短缺,大部分時間學生隻能觀看老師演示,因此,能夠親自做化學實驗一直是多蘿西的夢想。
機會終於來了。由於多蘿西對化學的特殊愛好和她的優異成績,她理所當然地參加了學校為學生們精心安排的一次化學實驗。
多蘿西興奮極了,當她拿起一支盛有溶液的試管時,心情之激動是不言而喻的。
一個人一生目標的選定,很多是在童年時代,某種主觀或客觀原因的影響都可能引起他幼小心靈的振撼,從而奠定他奮鬥的基石。多蘿西就是這樣的。
1923年,多蘿西來到了蘇丹首都喀土穆。這時,她的父親已被任命為蘇丹教育部的教育與考古主任。
喀土穆是一座美麗寧靜的城市。多蘿西在這裏愉快地生活了半年。
她開闊了眼界,領略了和英國大相徑庭的異國情調,還認識了許多朋友,其中有父親的好友——土壤化學家約瑟夫博士。
多蘿西對約瑟夫懷有濃厚的興趣,或者確切些說,對他從事的工作情有獨鍾。
多蘿西常借故溜到約瑟夫博士的實驗室,看他熟練地做實驗。一開始約瑟夫以為她僅僅是好奇,用不了多久就會厭煩,便聽任她在實驗室隨意逗留。
慢慢的約瑟夫看出點苗頭來了:這個小姑娘原來是有備而來的,他的實驗進行半天,多蘿西就能目不轉睛地盯上半天。看來她是迷戀上化學實驗了。
有一次,約瑟夫要鑒定一塊礦石的化學成份,他半開玩笑地對多蘿西說:
“親愛的多蘿西,你願意做我的助手,一起來完成這項工作嗎?”
多蘿西別提有多高興了,她可以做一個隻有大人才能做的實驗了!她忙不迭地回答道:
“謝謝約瑟夫叔叔!”
實驗中,多蘿西不過做些遞遞工具、做做記錄的輔助工作,但約瑟夫從她那因興奮而變得通紅的臉蛋看得出她內心的喜悅。
從此以後,約瑟夫就有意識地讓多蘿西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多蘿西在約瑟夫博士的幫助下,掌握了許多實驗的基本技能,這些是她在學校無法學到的。
約瑟夫博士預感到:如果勤奮的多蘿西能受到係統和優良的教育,她將成為化學界的一朵奇葩。
多蘿西要回英國時,約瑟夫博士贈給她許多化學書籍,還把一個小型的“化學實驗箱”送給了她。多蘿西如獲至寶,她決心充分利用約瑟夫博士的贈品,當時她覺得:自己的一生恐怕要和化學連在一起了。
成功者的足跡
1927年,多蘿西的父母又被派往巴勒斯坦。由於父親在考古學方麵的淵博知識,他被任命為設在耶路撒冷的英國考古院院長,主持敘利亞和約旦的考古發掘工作。
1928年,18歲的多蘿西中學畢業了。異國風情強烈地吸引著她,她又一次來到了父母工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