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與生理學家相約(1)(1 / 3)

神醫扁鵲

“扁鵲”是我國遠古的黃帝時代神話傳說中一位精通醫術的名醫。到了戰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民間醫生姓秦名越人,因醫術高明,熱心行醫,人們不稱他的姓名,而尊敬地稱他為扁鵲。又把一些前代的其他名醫的事跡也歸為扁鵲所為。直到後來,人們往往隻知扁鵲,反倒不知秦越人是何許人了。

扁鵲是渤海郡鄭人(即現在河北省任丘縣人)。年輕時他負責給人看管客人住的館舍。在來往的客人中有一位經驗豐富、醫術高明被稱作長桑君的民間遊醫。扁鵲與眾不同地接待他,並謙虛恭敬地向長桑君學習醫道、醫術十多年。長桑君看到扁鵲如此虛心好學,就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行醫經驗和許多秘方全部傳給了扁鵲,特別是通過摸脈來確定病人的疾病在何處。從此扁鵲的醫術得到很大提高,後來終於成為一代名醫。

扁鵲在行醫過程中十分注意積累經驗。他在晉國行醫時,大臣趙簡子已不省人事五天,他的下屬官員焦急萬分,找扁鵲來看病。扁鵲看完病人後,對官員們說:“病人氣色不好,脈理紊亂,看上去就好像死去了一樣,這沒有什麼奇怪的。當年秦穆公也曾這樣,但七天之後便蘇醒過來。像病人現在這種情況,不出三天,也一定會醒來。”果然,趙簡子兩天半就醒過來了。

一次,扁鵲路過虢國(今山西省平陸縣),恰好遇到虢國為太子操辦喪事。扁鵲向了解太子死因的官員詢問太子的病情,並問太子是何時死的,是否已入斂。官員回答說:“太子是在雞鳴時死亡的,死亡未過半日,所以還沒入殮。”聽完官員講述太子的病況,扁鵲說:“太子不幸地死去,我還能讓他活過來。”太醫官們則認為扁鵲這是無稽之談,憑什麼能讓太子死而複生呢?除非天上的神醫下凡來。

扁鵲仰天長歎道:“你們看病開藥方,是以管窺天。我從陰陽的關係上來分析,可以確診太子隻是昏厥,抓緊時間搶救,一定能夠使太子起死回生。如果不相信我所說的,你們可以進宮,用耳朵細細地在太子的鼻子處聽,太子一定還有斷斷續續的細微呼吸。太子的兩條腿到大腿跟處還是溫的,太子並沒有真的死去,隻是暫時的昏厥而已!”

官員們向虢國國君報告,虢國國君高興地將扁鵲迎進宮中,對扁鵲說:“您的到來是我國的幸運,因為有了您的到來,能使我的兒子重新活過來,要是沒有您,我的兒子隻能去深山大溝了。”扁鵲精細地分析了脈理後,讓他的弟子將針磨鋒利,先在太子頭部和胸部的一些穴位紮針;之後,又在手部、腳部有關穴位上紮了幾針,太子居然真的蘇醒過來。又服了二十幾天湯藥,經扁鵲的精心調理,太子就完全恢複了健康。

人們經過這件事情之後,都說扁鵲的醫術能讓病人起死回生。扁鵲對此隻是笑笑說道:“我哪裏有讓病人死而複生的本事呢?隻是生病的人,自己還沒有到病入膏肓、不可救藥的程度。我隻是利用我所掌握的醫術,幫助病人盡快恢複健康。”

還有一次,扁鵲行醫來到齊國(現在的山東省境內)。齊桓侯很禮貌地在宮廷中接見了這位當時的名醫。接見時,扁鵲對齊桓侯說:“您有病在體表,如果不及時醫治,您的病將深入機體。”齊桓侯對他的臣子們說:“這個醫生真好名利,他想以治療沒有疾病的我來顯示自己的醫術高明。”

過了五天,扁鵲又一次見齊桓侯,對齊桓侯說:“您的病現在已經發展到血脈之中了,若不及時治療,病情將進一步加深。”齊桓侯很不高興地說:“我什麼病也沒有。”

又過了幾天,扁鵲第三次見到齊桓侯時,說:“您的病現在已經發展到腸胃之間了。再不及時治療,病情還會進一步加深的!”齊桓侯聽了扁鵲的話,一臉陰沉,很不高興地看著扁鵲。

再過了幾天,扁鵲第四次去見齊桓侯,當他看到齊桓侯後,扭身便走。齊桓侯感到很奇怪,急忙派人去追問扁鵲,為何一言不發。扁鵲說:“病在皮膚表麵的時候,隻要用熱水洗洗泡泡,用熱布敷敷就可以了;當疾病發展到血脈之中時,用針灸來治療,就可以治愈;當疾病發展到內髒時,服用一些湯藥和酒醪(即今天的濁酒),還來得及治療;而現在,齊桓侯的疾病,已經深達骨髓,我已無能為力了。”

不幾天,齊桓侯真的病倒了。急忙差人去找扁鵲,扁鵲早已離開了齊國。就這樣,齊桓侯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通過以上三個小故事,我們可以想想:在兩千多年前既沒有什麼化驗的工具和方法,也沒有現代的診斷儀器的條件下,扁鵲是怎樣把病人的病情判斷得如此準確呢?人的生老病死這是每個民族都要麵臨的實際問題。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在同疾病的長期鬥爭過程中,漸漸地摸索並形成了一些診斷疾病的方法。而扁鵲正是通過自己的勤奮好學,在多年的行醫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總結,才歸納出了望診、聞診、問診、切診這四種中醫診病的方法。這也是今天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