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生理大發現(5)(3 / 3)

比如,長頸鹿在古代時,它的脖子並不像現在這麼長,是一種類似羚羊那樣的原始動物。長頸鹿生活在幹旱的非洲,靠吃樹葉為生,吃光了低處的樹葉後,不得不拚命伸長脖子吃高處的樹葉,於是,脖子漸漸變長了。這種獲得的特征又傳給了後代,一代一代傳下去,長頸鹿的脖子越變越長,最後,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副模樣了。

拉馬克把他的這些觀點寫進了《動物哲學》一書中。可是,幾乎所有的學者都不承認他的學說,反而嘲笑和攻擊他。的確,拉馬克還缺乏充分的事實證明他的學說。

但是拉馬克毫不動搖,晚年,他雖然雙目失明,仍以堅強的毅力,在他女兒的幫助下,完成了《無脊椎動物誌》的寫作,在這本書中,他再一次闡述了他的觀點。

達爾文給予拉馬克很高的評價,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的開頭就說,拉馬克堅信一切物種,包括人類在內,都是從其他物種傳下來的,他的卓越工作喚起了我們注意生物和非生物界的一切變化都是根據自然界的規律發生的,而不是神靈幹預的結果。

聖提雷爾與居維葉的論戰

拉馬克失敗了,除了他拿不出更多事實證明他的學說外,還因為他遇到了一個強有力的反對者,他就是居維葉。

居維葉是古生物學和比較解剖學的創始人,是當時法國最有權威的生物學家,曾擔任法國科學院的最高職務。

居維葉對巴黎附近的許多化石進行了研究,他發現了許多今天已經絕跡的植物和動物的化石,而且還發現,在不同的地層中,分布著不同的動植物化石。地層時代越古老,化石就越簡單,跟現代生物差別也越大。

從這些事實中本來應該得出進化論的結論。可是居維葉卻頑固地堅持上帝創造世界的觀點,提出了災變論。他認為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好幾次大的災變,每次災變時,大多數生物都死絕了,然後上帝又創造出一批新的生物來。他還得出了最後一次災變就是《聖經》上所說的五六千年前出現了諾亞時代的大洪水。

這樣,居維葉就用上帝的多次創造活動代替了一次創造活動。

在法國科學院,還有一個科學家支持拉馬克的進化論觀點,反對居維葉的災變論,他就是聖提雷爾。

聖提雷爾也是比較解剖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原來和居維葉是好朋友,可是,後來兩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成了論敵。

1830年,他和居維葉之間爆發了一場著名的論戰,起因是在科學院一次會議上,聖提雷爾提交了兩個青年科學家的論文。這篇論文提出墨魚處於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之間,在墨魚身體中間有一根軟骨,相似於脊椎動物的脊椎。聖提雷爾認為這篇論文證實了他所提出的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有統一構造圖的觀點。

這篇論文遭到居維葉的強烈反對。爭論的內容從比較解剖學、形態學擴展到進化論與神創論的對立,論戰一直持續了8個月,轟動了歐洲的學術界。

由於宗教界的支持,也由於聖提雷爾學說本身的不足,最後論戰以聖提雷爾的失敗而告終,居維葉由此獲得了生物學獨裁者的稱號。

進化論者雖然暫時失敗了,但他們卻為進化論學說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正是以他們的工作為階梯,查理·達爾文才登上了這一學說的高峰。

貝格爾號遠洋艦環球考察

1831年12月底,一艘三桅木帆船駛出英吉利海峽,航行在大西洋上。船尾站著一個有著高高額頭、濃眉烏發的英俊年輕人。他從船尾布下的網中取出捕獲的生物,對它們逐一鑒別、解剖,並登記入冊。22歲的查理·達爾文作為博物學家,隨著這艘叫貝格爾號的海軍勘探船,開始了為期5年的環球考察。

查理·達爾文出生於英國西南部施魯斯伯裏城一個世代名醫的家庭,他的祖父伊內茲馬斯·達爾文不僅醫術出眾,而且是一位博物學家、詩人。他的父親羅伯特·韋林·達爾文也是當地著名醫生。

他的父親最初希望他繼承父業,成為一名醫生,把他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可是達爾文對學醫不感興趣,卻熱衷於采集標本,尋找礦石。他的父親又把他送到劍橋大學基督教學院學習神學,想讓他成為一個牧師。但達爾文仍醉心於博物學,他經常去聽生物學、地質學的課,結交了他的老師、植物學家亨斯洛和地質學家塞治威克,並跟著他們出去作科學調查。正是亨斯洛推薦他隨貝格爾號艦考察。

達爾文隨身攜帶了一本英國地質學家賴爾剛剛出版的《地質學原理》,一有空就讀。這本書使他耳目一新。書中寫道,地球是自然界緩慢變化形成的,陸地是由海底漸漸升起形成的。

這和他過去在學校中學過的地球和地球上的萬物是永遠不變的觀點完全不同。究竟誰說的對呢?達爾文思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