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文化教育常識(3)(1 / 3)

在我國,名字避諱有悠久的曆史,並且代代相續。據學者們考證,漢語名字的避諱起源於周代。《左傳》記載魯桓公給太子命名時,向大臣們征詢意見,申儒講述了起名不要用國名、山川名、官職名、疾病名、畜牲名、器幣名的道理,因為這些事物與百姓的關係密切,用這些事物取名字,會給生活帶來不便。

傳統的說法“五禮”指的是?

答案:

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聚沙成塔:

把禮儀劃分為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五類,稱為五禮,其說源於《周禮·春官·大宗伯》,後來為曆代禮學家所沿用。另外,還指五種等級的禮,即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等之禮。

1)吉禮:吉禮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

2)嘉禮:嘉禮是調和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嘉禮主要內容有: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饗燕之禮;脤膰之禮;賀慶之禮。

3)賓禮: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

4)軍禮: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5)凶禮:凶禮是哀憫吊唁憂患之禮。凶禮的內容有: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凶劄;以吊禮哀禍災;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儀式稱為?

答案:

封禪。

聚沙成塔: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儀式稱“封禪”,其中祭天為封,祭地為禪,合稱封禪,即祭天地的儀式。封禪可追溯列遠古時代,至少不晚於齊桓公時代。它最初是人們對大自然的崇拜,進入階級社會後,開始被統治階級所利用,成為愚弄、欺騙百姓的工具。封禪儀式一般由帝王親自到泰山上舉行,這是因為泰山為五嶽之長,稱為岱宗,離天近,因此要到泰山頂上舉行祭天儀式,以報答天之功。進行“封”之後還要到泰山腳下的小山舉行祭地的儀式,稱為禪。封的儀式重於禪的儀式,而且各朝不盡相同。

古人在祭祀或遇有重大事件發生時,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以使心地純淨,這些活動叫做?

答案:

齋戒。

聚沙成塔:

齋戒又分為“齋”與“戒”。“齋”又稱“致齋”,“戒”又叫散齋,古有“七日戒,三日齋”之說。致齋是宿於內室,散齋是宿於外室。散齋七日,停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也不能參加哀吊喪禮。齋戒時,對食物有所禁忌,忌“葷”並非指忌食魚肉葷腥,而是指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主要是為了防止在祭祀時口中發出臭氣,對神靈、祖先有所褻瀆。

古代所謂的“坐”,和現在的“坐”一樣嗎?

答案:

不一樣。

聚沙成塔:

在漢以前,中國還沒有正式的凳椅。人們在進食、議事、看書時,隻是在地上鋪一條用蘆葦、竹等編成的鋪墊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稱“席地而坐”。古代所謂的“坐”,和現在的“坐”完全不一樣。坐時要兩膝著地,然後將臀部坐於後腳跟之上,腳掌向後向外。古人的“坐”,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的跪。在接待賓客時,每當“坐”著向客人致謝時,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變成了跪,然後俯身向下,就這樣,逐漸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禮。

周、秦漢時崇尚左,以左方為上位,以左為尊,對嗎?

答案:

錯。

聚沙成塔:

在古代禮儀中,左、右方位有所實指。周、秦漢時崇尚右,以右方為上位,以右為尊,因此“左遷”表示降職,後代沿用此意。但古人乘車的禮俗則又不同,乘車時以左位為尊。因為在乘坐車輦時,主座居左,禦者居中,另有一人陪坐,稱“右或車右”,也叫“參乘”。一般情況下,禦者用右手拿鞭,主位居右的話,就會妨害君王,因此主位就居左了。這個體製一直沿襲下來。

我國古代帝王的座位設在北方,麵向南方,對嗎?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我國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之說,如看地圖即用這一標準。這是來源於封建帝王座位的方向。我國古代帝王的座位設在北方,麵向南方,因帝王是一朝之長,萬人之上,故帝王坐在北邊,北就為“上”,則坐在南邊的群臣則為卑下,南就稱“下”了。後進入人們的實際生活,竟成了約定俗成的標準;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至遲在漢代時,名片就已經相當流行了,對嗎?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推本溯源,名片是中國“古已有之”的。名片,古稱“名謁”“名貼”“名紙”“名刺”“門狀”“門刺”“飛貼”“手刺”“牓子”“下官刺”“爵衛刺”“長刺”“名”“刺”等。

至遲在漢代時,名片就已經相當流行了。據《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沛公劉邦引兵過陳留時,酈食其“踵軍門上謁”求見。這裏的“謁”就是今天所說的名片。剛開始通報他是儒生,劉邦不願見。酈食其按著劍生氣地對門人說:“再去通報,我是一個高陽酒徒,不是什麼儒生!”門人“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複入報”,就是嚇的把名片掉到地上了,然後揀起來,再次進去通報。劉邦聽報後,來不及穿鞋子,連忙傳喚客人進見。

死亡的不同稱謂中,道人之死稱為什麼?

A.圓寂 B.千古

C.羽化 D.永別

答案:

C。

聚沙成塔:

英雄之死稱犧牲;烈士之死稱就義;為國之死稱捐軀;救人之死稱獻身;師長之死稱千古;長輩之死稱見背;病榻之死稱斷氣;公務之死稱殉職;遇險之死稱罹難;突然病死稱暴亡;帝王之死稱駕崩;僧尼之死稱圓寂;教徒之死稱升天;親人之死稱永別;他鄉老死稱客死;嬰兒之死稱夭折;短命之死稱夭亡;罪犯之死稱斃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