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文學常識知識(5)(3 / 3)

《禹貢》並不是大禹寫的,對嗎?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禹貢》是《尚書》(一作《書經》,簡稱《書》)中的一篇。關於《禹貢》的成書年代,學術界至今尚無定論,晚近有代表性的說法大凡有四:第一,辛樹幟的西周說;第二,王成組的春秋孔子說;第三,顧頡剛的戰國中期說;第四,日本學者內滕虎次朗的戰國末至漢初說。其中學界尊第三種說法者較多。《禹貢》九州說和五服分內外兩部分說所揭示的當時所謂中國的疆域,必然要到戰國的中期即“七雄”各向外方發展之後,才有實際出現的可能,而且從《禹貢》全篇全無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在西北所辟諸郡的跡象看,它的問世又不可能遲於戰國中期。所以,《禹貢》的寫作年代,當為戰國中期,其作者並不是大禹。

“歲寒三友”是指什麼?

答案:

鬆、竹、梅。

聚沙成塔:

因為鬆、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這三者曆來有“歲寒三友”之稱。“歲寒三友”的由來據說和蘇東坡有關。一次,黃州知州徐君猷特意來雪堂看望他,見他的居所冷清蕭瑟,便打趣地問他會不會覺得太寂寞、太冷清,蘇東坡指著窗外搖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風泉兩部樂,鬆竹三益友。”意思是說,清風吹拂和泉水淙淙的聲音就是兩曲優美的音樂,枝葉常青的鬆柏、經曆寒冬而不凋謝的竹子和傲雪綻放的梅花,便是相伴嚴冬最好的朋友。

後來,鬆、竹、梅被世人合稱為“歲寒三友”,一方麵取其玉潔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麵也將其視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歲寒三友也逐漸演變成為雅俗共賞的吉祥圖案,流傳至今。

我國古代的楷書四大家是誰?

答案: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

聚沙成塔: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楷書四體。

1)唐朝歐陽詢(歐體):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2)唐朝顏真卿(顏體):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多寶塔碑》。

3)唐朝柳公權(柳體):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4)元朝趙孟頫(趙體):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宋體字的創始人是誰?

答案:

秦檜。

聚沙成塔:

宋體字的創始人是秦檜。這個秦檜博學多才,在書法上很有造詣。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用於印刷的字體。按一般的習慣,應該叫秦體字才對。可是由於他人品太差,在抗金鬥爭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民族英雄嶽飛父子,成為千古罪人,所以人們痛恨他,雖然應用他所創立的字體,可是卻把字體命名為宋體。

印刷出版業在宋代進入了黃金時代,雕版印刷興旺,刻書中心發展較快,活字印刷發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體字在明代確立。宋體字便於書寫和刻寫,字體美觀端莊,適應了印刷出版業的行業操作要求,成為宋代文化造極的見證者。

我國古代最早的報紙是什麼?

答案:

邸報。

聚沙成塔:

“邸”原是指古代朝覲京師的官員在京的住所,它最早出現於戰國。後來成為地方高級官員駐京的辦事機構,為傳遞溝通消息而設。“邸報”的由來即與“邸”有關。

“邸報”又稱“邸抄”(亦作邸鈔),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四者皆用“報”字,可見它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邸報”是我國最早的報紙,它創辦於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初期(約公元前2世紀左右)(一說源於唐代進奏院狀報)。當時西漢實行郡縣製,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駐京辦事處,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長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傳送到各郡長官。這就是“邸報”產生的背景。

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兒歌集是什麼?

答案:

《演小兒語》。

聚沙成塔:

《演小兒語》是明代呂坤編輯的我國最早的一部兒歌集。呂坤(1536—1618年),字叔間,號新吾,寧陵(今河南商丘)人。他編的《演小兒語》,全書一卷,收有包括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等地流傳的46首兒歌。文字淺近,內容生動,便於口耳相傳。編者在每首歌下麵都加上評語,雖然有些牽強附會,不符原意,但將古代兒歌中許多遺產借以保存下來。呂坤在《演小兒語》的序跋中還提出了一些關於兒歌的理論問題,對今天的兒歌創作也有借鑒之處。

把一周七天稱為一星期始於哪個朝代呢?

答案:

清朝。

聚沙成塔: